百词典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时间: 2025-04-23 05:35:25

诗句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

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35:25

原文展示: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冯延巳 〔五代〕

回廊远砌生秋草,
梦魂千里青门道。
鹦鹉怨长更,
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
霜月清如水。
玉露不成圆,
宝筝悲断弦。

白话文翻译:

在回廊远处的台阶上,秋草悄然生长。
我的梦魂如同千里之外的青门小道。
鹦鹉在长夜中发出怨声,
碧色的笼子里金色的锁链横亘。
在华丽的帷帐中夜里醒来,
霜月如水般清澈。
玉露难以形成圆满的露珠,
宝筝发出悲哀的断弦声。

注释:

  • 回廊:环绕的走廊。
  • 青门道:青门指的是古代城门,象征离别的道路。
  • 长更:指漫长的夜晚。
  • 罗帏:华丽的帷帐。
  • 霜月:指霜冷的月亮,形容月光清冷。
  • 玉露:指露水,象征清新与美好。
  • 宝筝:古代一种乐器,象征高雅的音乐。

典故解析:

“鹦鹉怨长更”意指长夜中的孤独与怨恨,常用来表现思念之情。“霜月清如水”描绘了月光的清冷,常用于表达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冯延巳,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以词风华丽、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的细腻感受。
  •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五代时期,正值政局动荡,诗人多有离别之感,表达对远方的思念与孤独。

诗歌鉴赏:

此词通过描绘秋草、青门、鹦鹉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开篇“回廊远砌生秋草”,引入了秋天的气息,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中“梦魂千里青门道”的意象则表现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接着,鹦鹉的怨声和金锁的描写,暗示着被禁锢的思绪与情感,带来一丝无奈与悲伤。夜晚的宁静与霜月的清冷,交织出一种美但又带有伤感的氛围,而“玉露不成圆”则将美好事物的缺失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回廊远砌生秋草”: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
    2. “梦魂千里青门道”:表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与不舍。
    3. “鹦鹉怨长更”:暗示孤独与寂寞的情感。
    4. “碧笼金锁横”:象征束缚与困扰。
    5. “罗帏中夜起”:暗示夜深人静时的思绪。
    6. “霜月清如水”:渲染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7. “玉露不成圆”:象征美好事物的不圆满。
    8. “宝筝悲断弦”:表达失去的悲伤。
  • 修辞手法:此词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鹦鹉怨长更”通过拟人化表达情感,增加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孤独、思念与美好事物的缺失展开,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往昔的追忆。

意象分析:

  • 秋草:象征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 青门:引申为思念的道路,代表对离别的情感。
  • 鹦鹉:孤独与无奈的象征。
  • 霜月:清冷与孤独的意象,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回廊远砌生秋草”中的“秋草”象征什么?

      • A. 生机勃勃
      • B. 无常与流逝
      • C. 繁荣昌盛
    2. “鹦鹉怨长更”中的“怨”指的是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与孤独
      • C. 愤怒

答案:1-B,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 诗词对比

    • 冯延巳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出对孤独和思念的深刻理解,但冯延巳更倾向于用自然景物来引发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通过细腻的内心描写来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词学概论》
  • 冯延巳的生平与作品分析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念远之小令。词人将时间集中在一个清秋之夜,将环境集中于一所闺房之内。在以内环境描写人物心态时,又以外环境进行氛围的渲染,从而使人物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   上阕前二句就是内环境与外环境结合交融的成功范例:“回廊远砌生秋草”,这是闺房以外的外环境描写,此句不仅点明闺房所在的环境和闺中人思的时间,而且为下句“梦魂千里青门道”铺排了一个出发点和经由路:闺房中思妇的梦魂正是由此飞向千里青门之外,“青门”当为所思之人的所在地,这是一个更为遥远的外环境,但它只不过是出现于思妇梦魂中的一个虚象,实际仍包含于词中的规定情境——内环境之中。下面两句:“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即是内环境的具体展现:闺房中锁在碧笼中的鹦鹉正在怨诉着秋夜的漫长,难待天明。“更”读若“耕”。古时以更漏计时,秋日昼短夜长,故曰“长更”。鹦鹉以金锁锁在碧笼中,点出闺中人富贵高雅的身分。此二句的高妙之处不特在于它以细节的典型性,表现了内环境的特征和人物的社会地位,更在于它是一个非常准确、巧妙的象征,女主人公正像一只被金锁锁在碧笼中的鹦鹉。她虽然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没有自由、没有幸福。“鹦鹉怨长更”更是女主人公心境的表达,夜长夜短对于鹦鹉来说是无谓的,只有具有主体意识的万物之灵——人,才会有夜长难耐的感触,“怨长更”三字确切地表现了一个耿耿不寐的夜思者的心境,这主要不是指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而是写出了人物心理的感觉即心理时间的漫长。   下阕依然是内外环境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典范之笔。“罗帏中夜起”紧承上阕后二句而来,依然是内环境的继续展现,由于鹦鹉的怨音惊醒了女主人公来往于青门道上的梦魂,而揽衣起坐,依帏而立。她向外一望:窗外月光清澈如水,圆圆的玉露变成细碎的霜花,霜花与月光互相辉映,益发皎洁耀眼。“玉露不成圆”,此句最妙,它把自露为霜的微妙变化尽现于笔端。“霜月”二句写的是外环境,而这正是从内环境的视点中展现出来,因而显得内外交融浑然一体,孰内孰外以至使人无法区分。“宝筝悲断弦”则又由外环境的描写转入内环境的刻画:女主人公清宵不寐,愁绪无法排解,便坐到宝筝前抚弦以自遣,然而弹奏未几,琴弦就嗄然而断。弄筝而弦断乃心有郁结情绪不宁所致,又是不祥不吉的象征。因而她的心情变得更加悲凄欲绝,如同断弦一样纷乱而又空寂。

相关查询

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 示慧开禅师颂二首 劭农三首 劭农翠山赋唐律二首 劭农翠山赋唐律二首 山楼枕上 僧若珪求短偈 三用喜雪韵呈同官诸丈不敢辍禁物之令也二首 三用出郊韵三首 秋思一首寄方君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犬旁的字 包含纸的词语有哪些 三峨 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豕字旁的字 扶善惩恶 懿言嘉行 各有千秋 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养儿备老 竹字头的字 走石飞砂 运筹帷帐 忠介 点屏成蝇 色字旁的字 斪斸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