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0:48
原文展示:
忆少年·一钩斜月 朱彝尊 〔清代〕
一钩斜月,一声新雁,一庭秋露。 黄花初放了,小金铃无数。 燕子已辞秋社去,剩香泥,旧时帘户。 重阳将近也,又满城风雨。
白话文翻译:
一弯斜月挂在天边,一声新雁的叫声传来,庭院里满是秋露。 菊花刚刚开放,小金铃般的菊花无数。 燕子已经离开了秋社,只剩下香泥,在旧时的帘户旁。 重阳节即将到来,城里又是一片风雨。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月、雁、露、菊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往事的怀念。诗中的“燕子已辞秋社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雁、露、菊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诗中的“一钩斜月”、“一声新雁”、“一庭秋露”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黄花初放了,小金铃无数”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菊花的美丽。最后两句“重阳将近也,又满城风雨”,既点明了时间,又增添了季节的萧瑟感,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都围绕着秋天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展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一钩斜月”形容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云彩
“一声新雁”中的“新雁”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雁 B. 夏天的雁 C. 秋天的雁 D. 冬天的雁
诗中的“小金铃无数”比喻的是什么? A. 星星 B. 露珠 C. 菊花 D. 树叶
“燕子已辞秋社去”中的“秋社”是什么意思? A. 秋天的市场 B. 秋天的节日 C. 秋天的学校 D. 秋天的农田
诗中的“重阳将近也”指的是哪个节日?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