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1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19:01
《松石歌寿皇太子殿下》
万生总总各殊廪,中间变化通希夷。
大椿一万八千岁,蟠桃结实千年期。
虽云阅世最久远,要自与物同推移。
不如长松老为石,仙家旧家尤环奇。
尝闻道士马自然,曾见天宝观前屈铁枝。
指云此木三千年,去后合变坚凝姿。
当时山上五里松,龙拿虎蹲相与蜕化无余遗。
六丁夜半奉玉敕,雷公谶言换石磹轰取之。
阳侯河伯好事,洪涛巨浪移荒陂。
至今空山断壑所,遗者一块未许午金窥。
壶山柏木不足道,康干节理由人为。
何如此石最耐久,万年千载无成亏。
上不为女娲补天阙,下不为颛皇搘地维。
直将送似广成子,日与西母对坐同盘嬉。
蓬莱海水会清浅,广成之寿无穷时。
人们的寿命各有不同,在这变化的世界中,只有希夷之道是恒定的。大椿树可以活一万八千年,蟠桃树的果实成熟则需千年。虽然说阅历最久的存在,但终究要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与其说松树能活得长久,不如说它最终会化作石头,成为仙人家族的奇珍异宝。
我曾听道士马自然说,他在天宝观前见过一棵弯曲的铁枝。他指着那棵树说它已有三千年,后来会变得坚硬而凝聚。当时山上有五里长的松树,龙和虎在一起,变化无常,毫无遗留。六丁在夜深时奉旨而来,雷公的预言变成了轰鸣声,换来了坚硬的石磴。阳侯和河伯好事,洪涛巨浪涌来,冲走了荒丘。至今空山的断崖中,留下的一块石头,连金光也无法照进。壶山的柏木不足道,康干节是人为的。
为何这块石头如此耐久,万年千载也不会破坏?它既不为女娲补天,也不为颛皇支撑大地。我将它比作广成子,与西母一起坐在盘中嬉戏。蓬莱海水清浅,广成的寿命无穷无尽。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子贞,号静斋,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他的诗作多反映道教思想,讲求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松石歌寿皇太子殿下》创作于宋代,受到道教文化影响,表达了对长生不老和自然循环的思考,旨在祝愿皇太子长寿安康,并借助松石的象征意义,传达对永恒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树、石头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长寿、永恒的追求和思考。诗中运用了大量对比,如“大椿”与“蟠桃”,象征着不同的生命形式与时间的流逝。诗人不仅关注物质的长久,更关注精神的永恒,松树的象征意义在于它的坚韧与不屈,与石头的耐久形成了鲜明对比。
通过道教的典故,诗人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他提到的“广成子”和“西母”都是道教中的仙人,象征着不老不死的理想。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然与超越时间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此外,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神话故事的借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感和哲理性。姜特立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松石的坚韧与宁静,借此阐述人生的哲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对长生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松石的形象,传达了对长寿与永恒的向往,并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自然的法则。诗人在道教文化的熏陶下,表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淡然与超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松石歌寿皇太子殿下》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姜特立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蟠桃”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寿
C. 权力
D. 哲学
诗中提到的“广成子”是什么角色?
A. 仙人
B. 战士
C. 皇帝
D. 学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