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4:37
南平县北重阳至,强起登高风雨朝。
乌帽黄花修旧事,风流人物忆前朝。
东南形胜山川固,闽粤衣冠气象饶。
千树早霜寒自积,一潭秋水澹相摇。
汉王俎豆还宫庙,刘守勋名已寂寥。
群盗檄书随处满,万方兵甲几时销。
年荒白昼三军噪,日远黄堂五马骄。
病后故人俱杳莫,幸然胜事不萧条。
人兼邺下何须避,谊重淮南定见招。
青眼岂辞鹦鹉盏,白袍更上木兰桡。
四贤道近源流断,双剑龙潜岁月遥。
桂树丛生江草长,不妨志士遁渔樵。
在南平县的北边,重阳节又到了,强烈的风雨中我奋起登高。
戴着乌色帽子,手捧着黄花,回忆过去的事情,风流人物令人怀念往昔。
东南的山川形胜依旧,闽粤的衣冠气象更为丰富。
千树上早霜寒意渐浓,一潭秋水轻轻摇曳。
汉王的俎豆还在宫庙,刘守勋的名声已经寂寥无闻。
群盗的檄文到处可见,万方的兵戈何时才能平息?
年荒之际,白天三军喧闹,日落时分黄堂的五马骄傲。
病后故人都已杳无音信,幸好胜利的事情依旧不衰败。
人们在邺下何必避让,友情深厚的淮南定会相见。
青眼不会拒绝鹦鹉盏,白袍更适合木兰桡。
四位贤人道义近乎断绝,双剑潜藏岁月更为悠远。
桂树丛生江边草木茂盛,志士可以隐遁为渔樵。
郑善夫,明代诗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和历史人物,善于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此诗作于重阳节之际,诗人登高远望,感慨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经历的沧桑。在风雨中,诗人追忆往昔,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郑善夫的《九日同剑川诸子登马坑诸山望九峰道南祠记事》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东南地区的壮丽山川,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和往昔的深切怀念。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变迁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的开头,诗人直面自然,通过“风雨朝”展现了他在重阳节的登高情景,感受到季节更替带来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乌帽黄花”引发对历史人物的回忆,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思考。
在作品中,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通过“群盗檄书”“万方兵甲”的描写展现出来,表现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沉思。最后几句,通过对友谊的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思考,展现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敏感与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集中在对历史的反思、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
重阳节通常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A. 七月
B. 八月
C. 九月
D. 十月
诗中提到的“乌帽黄花”象征着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群盗檄书随处满”中“群盗”指的是什么?
A. 友人
B. 盗贼
C. 战士
D. 文人
诗中提到“桂树丛生江草长”,这个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繁荣
B. 战争的残酷
C. 人际关系
D. 个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