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14:54
大江东去 扈跸渡河日,进呈御览
作者: 夏言 〔明代〕
九曲黄河,毕竟是天上,人间何物。
西出昆仑东到海,直走更无坚壁。
喷薄三门,奔腾积石,浪卷巴山雪。
长江万里,乾坤两派雄杰。
亲随大驾南巡,龙舟凤舸,白日中流发。
夹岸旌旗围铁骑,照水甲光明灭。
俯仰中原,遥瞻岱岳,一缕青如发。
壮观盛事,己亥嘉靖三月。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和黄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盛事的赞美。黄河九曲蜿蜒,毕竟是天上的神物,世间何物能够与之相比?它从昆仑山西出,直通东海,再没有任何坚固的屏障。浪涛汹涌,水流奔腾,卷起了巴山的积雪。长江万里悠长,天地间两派英杰并存。亲随皇帝南巡,龙舟凤舸在阳光下划行。两岸旌旗招展,铁骑环绕,水面上的甲光闪烁。俯瞰中原,远望岱岳,青山如发丝般轻柔。壮观的盛事发生在己亥年(公元1549年)嘉靖三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子昇,号止庵,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为人刚直,曾在明朝嘉靖年间任职,参与政治,因忠直而屡遭贬谪。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嘉靖三年,正值皇帝南巡的盛事,诗人随行,目睹壮观场景,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及对盛事的赞美。
《大江东去》是一首宏伟壮丽的诗作,夏言通过描绘长江和黄河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盛事的自豪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九曲黄河”与“长江万里”的对比,展现了两条大河的雄伟气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韧。尤其是“夹岸旌旗围铁骑,照水甲光明灭”一句,生动描绘了皇帝南巡的壮观场面,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国家前途的美好期盼。诗中多次使用了夸张与对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气势磅礴,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强调了江河与国家的紧密联系。最后一联“壮观盛事,己亥嘉靖三月”不仅是时空的定位,也让整首诗的历史感与纪实性增强,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长江和黄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曲黄河”主要指的是哪个河流?
诗中描绘的盛事发生在哪一年?
诗中“夹岸旌旗围铁骑”主要描绘了什么情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