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宫词三十三首》

时间: 2025-05-04 11:06:20

诗句

泽国春非上苑同,近郊花木漫青红。

今知圣化敦风俗,不许移根入禁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6:20

原文展示:

泽国春非上苑同,近郊花木漫青红。今知圣化敦风俗,不许移根入禁中。

白话文翻译:

在水泽之地,春天的景象与皇家园林不同,近郊的花木盛开,色彩缤纷。如今我明白了,圣主的教化使得风俗变得淳朴,不再允许将花木的根移入宫中。

注释:

  • 泽国:指水泽众多的地方,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 上苑:指皇家园林。
  • :遍布、广泛的意思。
  • 圣化:指圣明的教化。
  • 敦风俗:指增强和改善民间风俗。
  • 移根入禁中:将植物的根移入禁宫,意味着对自然的干预和控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关注社会风俗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的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美和淳朴民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皇家禁令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江南特有的自然美。开头两句以“泽国春非上苑同”引入,既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又强调了自然与人工造景的差异。接着,诗人描述了近郊花木的繁盛与色彩的丰富,生动地再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社会风俗的思考,指出圣主的教化使得风俗变得淳朴,体现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风尚的关注。最后一句“不许移根入禁中”则暗含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宫廷禁令的反思和不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干预的不满。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蕴含了对社会风俗的思考,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泽国春非上苑同:春天的气息在泽国与皇宫的园林是不一样的,暗示了自然的真实与人工的造作。
  2. 近郊花木漫青红:近郊的花木繁盛,色彩斑斓,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3. 今知圣化敦风俗:通过观察,诗人意识到圣主通过教化改善了民间风俗。
  4. 不许移根入禁中:不允许将花木的根系移入宫中,暗示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事干预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红”与“移根”,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比喻:将春天的生机与人事的繁杂进行对比,突显自然的优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淳朴风俗的赞美和对人为限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的渴望,传达了深厚的文化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泽国:象征着自然的丰饶与生命的活力。
  • 上苑:象征着人工的约束与规制。
  • 青红:代表了自然的多彩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描绘的主要景象是: A. 皇宫的景象
    B. 水泽地区的春天
    C. 田野的风光
    D. 市井的繁华

  2. 诗中提到的“圣化”主要指: A. 圣主的个人德行
    B. 政府对民风的教化
    C. 自然的变化
    D. 皇宫的规制

  3. 诗人对“移根入禁中”的态度是: A. 支持
    B. 无所谓
    C. 反对
    D. 不清楚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曹勋的《宫词》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民生的艰辛,而曹勋则着重于自然之美与社会风俗的改善,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明发青塘芦包 谢福建茶使吴德华送东坡新集 十一月十九日折梅二首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题照上人迎翠轩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旱后喜雨四首 其四 道旁石榴花 已酉上元後赠刘子才 谒昌黎伯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裔 雍容文雅 钻坚研微 雄鸡夜鸣 盗柄 八字旁的字 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抓狂 握瑜怀玉 轻车减从 臼字旁的字 包含冲的成语 镂尘 靣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石缄金匮 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