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简斋》

时间: 2025-05-02 04:06:05

诗句

我窗三尺余,可以阅晦明。

北省虽巨丽,无此风竹声。

不着散花女,而况使鬼兄。

世间多歧路,居士绳床平。

未知阮遥集,几屐了平生。

领军一屋鞋,千载笑绝缨。

槐阴自入户,知我喜新晴。

觅句方未了,简斋真虚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6:05

原文展示

题简斋
作者:陈与义

我窗三尺余,可以阅晦明。
北省虽巨丽,无此风竹声。
不着散花女,而况使鬼兄。
世间多歧路,居士绳床平。
未知阮遥集,几屐了平生。
领军一屋鞋,千载笑绝缨。
槐阴自入户,知我喜新晴。
觅句方未了,简斋真虚名。

白话文翻译

我窗前的空间只有三尺,但却可以读懂昼夜的变化。北方的省城虽美丽,却没有这里的风声和竹声。我的窗前没有散花的女子,更不用说那些鬼魅的兄弟。世间有太多的歧路,修道之人却只能安坐绳床。阮籍的集子我不知道能读到多少,仿佛这一生只走了几双鞋的路。领军的人物,虽然在一屋之中,却笑得绝无缰绳的约束。槐树的阴影已经悄然入户,知道我喜欢明朗的晴天。写诗的欲望仍未满足,所谓的简斋真是个虚名而已。

注释

  • 简斋:指简陋的书房或静谧的居所,象征着清净和隐逸的生活。
  • 阮遥:指阮籍和阮咸兄弟,古代著名的文学人物,他们的诗歌表现出一种洒脱和超脱。
  • 绳床:指用绳子编成的床,古人常用这种床,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 千载笑绝缨:意指经过千年依然保持笑容,表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约1090年-约1130年),字希旦,号简斋,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题简斋》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身处战乱之中,渴望平静的生活。此时社会动荡,文人往往选择隐居,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灵感的滋养。

诗歌鉴赏

《题简斋》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然态度。开篇描绘了诗人窗前的景象,虽小,却能见到天地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北方的繁华与简斋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更倾向于简朴的生活,突显了“风竹声”的自然之美。接着,诗人提到了阮籍和生活的平淡,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既表现出对明朗天气的喜爱,又流露出对诗词创作的无尽追求,强调了简斋的“虚名”并不妨碍其内心的丰富与充实。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然,既有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又有内心深处的反思,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窗三尺余,可以阅晦明:窗前虽小,却能观察到自然的变化,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2. 北省虽巨丽,无此风竹声:北方虽繁华,却缺少了自然的声音,突显简斋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3. 不着散花女,而况使鬼兄:表示对世俗繁华的拒绝,强调内心的宁静。
  4. 世间多歧路,居士绳床平:在纷繁的世界中,选择简朴的生活,表达对隐逸的追求。
  5. 未知阮遥集,几屐了平生:表达对文学的渴望,虽经历平凡,却始终在追求。
  6. 领军一屋鞋,千载笑绝缨:以领军的人物比喻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7. 槐阴自入户,知我喜新晴:自然的阴影进入家中,象征着自然与人的和谐。
  8. 觅句方未了,简斋真虚名:表达了对写作的执着,虽有“虚名”,却充实内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简斋”比作一种宁静的精神归宿。
  • 对仗:如“晦明”与“风竹声”,增强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如“槐阴自入户”,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自然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对简朴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繁华的淡然,表达了对自然与文学的热爱。强调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比外在的荣华富贵更为重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观察与思考的空间。
  • 风竹声:代表自然的声音,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 绳床:象征简朴生活,反映出诗人的个性。
  • 槐阴:自然的庇护,表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窗三尺余”是指什么? A. 窗户很大
    B. 窗户很小
    C. 窗户开着
    D. 窗户关着

  2. “北省虽巨丽”的意思是: A. 北方很美
    B. 北方很富丽
    C. 北方的繁华没有自然的美
    D. 北方有很多诗人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追求繁华
    B. 追求宁静
    C. 忽视自然
    D. 喜欢热闹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陈与义的《题简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都通过自然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但王维更加强调与自然的融和,而陈与义则在对比中探讨内心世界的丰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从古典到现代的对话》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王覃 寄二弟时往临川 寄显道 即事五首 酬郑闳中 信州回车馆中作二首 望之将行 定林院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六扬扇 神宗皇帝挽辞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悔之莫及 热芭 逃责 愧汗无地 东床之选 三框儿的字 顺下 彐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不假雕琢 户字头的字 老底 包含腰的成语 东踅西倒 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疋字旁的字 乌孜别克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