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4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45:38
齐天乐 闻琴
作者: 俞陛云 〔清代〕
伯牙台冷流尘黯,
荒波夜深自语。
沧海量情,焦桐阅世,
付与冰丝替诉。
翠阴轻护。
引一缕秋心,傍帘欲度。
流响花阴,银塘惊起瘦鸳卧。
喁喁恩怨尔汝。
自阳关唱后,顿换悽楚。
废苑啼乌,寒沙啄雁,
绕指乱愁无数。
香消罢鼓。
渐悟到无弦,閒情休赋。
送尽飞鸿,青峰江上暮。
在伯牙台上,冷清的环境和尘埃笼罩着一切,
荒凉的海浪在夜深时分,独自诉说着心声。
沧海的宽广承载着情感,焦桐树见证了世事,
把这一切化作冰冷的丝线来诉说。
翠绿的阴影轻轻庇护着我,
引导着一缕秋天的心情,想要透过帘子而出。
流淌的琴声在花阴中回荡,银色的塘水惊起了瘦弱的鸳鸯。
低声细语的恩怨在你我之间交织。
自从在阳关唱过之后,心情顿时变得悲楚。
废弃的园林里,乌鸦在啼叫,寒沙中啄食的雁,
无数的愁绪缠绕在指间。
香气消散,鼓声也停了。
渐渐明白无弦的道理,闲情也不再赋诗。
直到飞鸿送尽,青峰映照着江上的暮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俞陛云,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风格婉约而细腻。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清代,社会环境动荡,个人情感与历史感交织,诗人以琴声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齐天乐 闻琴》一诗,借琴声引发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及离别的深刻思考。开篇即描绘出伯牙台的冷清与荒凉,暗示着内心的孤寂与思索。诗中“沧海量情,焦桐阅世”一联极为生动,表现了音乐与世事的交融,琴声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岁月的见证。随后,诗人通过“引一缕秋心,傍帘欲度”,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秋天的意象更添了一种萧瑟与淡淡的忧伤。
在“自阳关唱后,顿换悽楚”一句,诗人通过阳关的典故,表达了离别后的情愫,仿佛在提醒读者,音乐虽美,却也难掩心中的愁苦。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愈加深邃,“香消罢鼓,渐悟到无弦”,不仅是对音乐的感悟,也象征着对生命真谛的领悟,最终走向一种淡然与释然。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琴声、花阴、秋心等细腻的描绘,交织出一种既感慨又宁静的氛围,给人以深思的余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音乐与情感的交织,探讨了生命中的孤独、离别与内心的领悟,表现了对人世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伯牙台象征着什么?
A. 音乐的高雅
B. 个人的孤独
C. 友情的深厚
D. 以上皆是
“香消罢鼓”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宁静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俞陛云的《齐天乐 闻琴》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涉及情感与自然的交融,但俞陛云更偏向于对音乐的沉思,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爱情的细腻表达,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