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1:55
送韦秀才赴举
作者: 顾况 〔唐代〕
鄱阳中酒地,楚老独醒年。
芳桂君应折,沈灰我不然。
洛桥浮逆水,关树接非烟。
唯有残生梦,犹能到日边。
在鄱阳湖畔的酒馆中,楚国的老者独自清醒地度过晚年。
你应该去折取那芬芳的桂花,而我却并非如此。
洛桥横跨逆流的水,关树与烟雾交织成景。
唯有我这残存的生涯梦,仍然能够到达那阳光的边缘。
作者介绍:顾况(约721年-约798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青阳,原籍江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白话表达情感和思想,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之时。诗中表达了对朋友韦秀才赴京应试的祝福与惜别,反映了作者对理想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送韦秀才赴举》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巧妙结合。开篇以“鄱阳中酒地”入手,展现出一种闲适的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楚老独醒年”,则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芳桂君应折,沈灰我不然”,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失落与不甘。整首诗通过对比,既赞美了友人的理想,又揭示了诗人心中的惆怅与无奈。最后以“唯有残生梦”收束,体现出一种对美好梦想的追求,尽管现实无情,但内心的渴望依然存在,给人以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友人的祝福与自身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最终带出一种希望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鄱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芳桂君应折”中的“君”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残生梦”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送韦秀才赴举》都表现了友人的离别与祝福,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人前途的展望,而后者则多了一份个人的惆怅与思索。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