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5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54:15
满庭霜月魄,风静绝纤闻。
边境时无事,州城夜访君。
拥裘听塞角,酌醴话湘云。
赞佐元戎美,恩齐十万军。
庭院中皎洁的霜月如同明亮的月光,风静得连细微的声音都听不到。边境上时常安宁无事,今晚我在州城特地来拜访你。披着大衣听着塞外的号角声,喝着美酒聊起湘江的云彩。赞美你作为元戎的美德,恩泽遍及十万军队。
诗中提到的“塞角”,常常被用来描绘边境的情景。古代边境多战事,号角声响起时便是出征或警报,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而“湘云”则可能暗指湘江的美丽,诗人在此表达对故乡自然的怀念与向往。
作者介绍: 刘得仁(约778年-837年),字仲宣,唐代诗人,生于长安,曾任官职。他的诗风典雅,常以山水田园和友情抒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夜访友人之际,正值边境安宁之时,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国家安宁的美好祝愿。
此诗以夜景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庭院,霜月高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诗人以“满庭霜月魄”引入,展现出对夜晚的深刻感受。接着,他提到边境的安宁,反映出军情的稳定,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欣慰。
在友人聚会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拥裘听塞角,酌醴话湘云”展现了与友人共度良宵的温馨场景,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友谊的珍视。最后的“赞佐元戎美,恩齐十万军”则表达了对友人在军事上的赞赏,体现了士人对国家和朋友的忠诚与关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景象的描绘与对友人深厚情谊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友谊的渴望,以及对朋友在国家事务中的美德的赞美。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塞角”指的是什么?
诗人夜访朋友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湘云”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