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9:18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作者: 韩翃 〔唐代〕
行行独出故关迟,
南望千山无尽期。
见舞巴童应暂笑,
闻歌蜀道又堪悲。
孤城晚闭清江上,
匹马寒嘶白露时。
别后此心君自见,
山中何事不相思。
我独自走出故乡的关口,
向南望去千山万岭,似乎没有尽头。
看到巴地的孩子们在舞蹈,或许我会暂时微笑;
而听到蜀道的悲歌,又让我感到无比的伤感。
孤城在黄昏时分紧闭,清江边上,
一匹马在白露时节孤独地嘶鸣。
别后我的心情你自会明白,
在山中有什么事能不让我思念你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韩翃(约公元710年-约公元780年),字景仁,号青山,唐代诗人,主要以五言诗和律诗闻名。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鼎盛时期,作者以送别朋友李少府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李少府将赴蜀地任职,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以及自身的孤独感。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是韩翃的一首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与依依不舍。诗中开篇“行行独出故关迟”,就给人一种孤独和迟疑的感觉,显示出作者对离别的无奈。接下来的“南望千山无尽期”,则将目光投向远方,暗示着对未来的茫然和对友人归期的渴望。
诗中“见舞巴童应暂笑”,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欣赏,尽管在离别的伤感中,仍然能从孩童的舞蹈中找到一丝慰藉。然而“闻歌蜀道又堪悲”,却让这种快乐瞬间被悲伤所覆盖,表达了对蜀道艰险的理解和对离别带来的痛苦。
后面的描写更是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孤城晚闭清江上”,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孤独情景,与“匹马寒嘶白露时”的意象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在最后一句“别后此心君自见,山中何事不相思”,则是对友人的深情告白,显示出即使身处异地,思念之情依旧深厚。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送别画面,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离别的悲伤与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行行独出故关迟”表达了什么情感?
“见舞巴童”中的“巴童”指的是哪一地区的孩子?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