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时间: 2025-05-06 02:29:18

诗句

行行独出故关迟,南望千山无尽期。

见舞巴童应暂笑,

闻歌蜀道又堪悲。

孤城晚闭清江上,匹马寒嘶白露时。

别后此心君自见,山中何事不相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9:18

原文展示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作者: 韩翃 〔唐代〕

行行独出故关迟,
南望千山无尽期。
见舞巴童应暂笑,
闻歌蜀道又堪悲。
孤城晚闭清江上,
匹马寒嘶白露时。
别后此心君自见,
山中何事不相思。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走出故乡的关口,
向南望去千山万岭,似乎没有尽头。
看到巴地的孩子们在舞蹈,或许我会暂时微笑;
而听到蜀道的悲歌,又让我感到无比的伤感。
孤城在黄昏时分紧闭,清江边上,
一匹马在白露时节孤独地嘶鸣。
别后我的心情你自会明白,
在山中有什么事能不让我思念你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行行: 逐步前行。
  • 故关: 旧时的关口,指出发的地方。
  • 舞巴童: 指的是巴地(今四川一带)的小孩在舞蹈。
  • 蜀道: 指通往蜀地(今四川)的道路,以险峻著称。
  • 孤城: 指离别后孤独的城市。
  • 寒嘶: 形容马在寒冷中发出的嘶鸣声。
  • 白露: 指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秋天的开始。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蜀道”是古代通往四川的重要通道,以艰险著称,常常用来形容分别的艰辛。
  • “巴童”指的是四川地区的孩子,表现出地方的特色和人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约公元710年-约公元780年),字景仁,号青山,唐代诗人,主要以五言诗和律诗闻名。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鼎盛时期,作者以送别朋友李少府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李少府将赴蜀地任职,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以及自身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是韩翃的一首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与依依不舍。诗中开篇“行行独出故关迟”,就给人一种孤独和迟疑的感觉,显示出作者对离别的无奈。接下来的“南望千山无尽期”,则将目光投向远方,暗示着对未来的茫然和对友人归期的渴望。

诗中“见舞巴童应暂笑”,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欣赏,尽管在离别的伤感中,仍然能从孩童的舞蹈中找到一丝慰藉。然而“闻歌蜀道又堪悲”,却让这种快乐瞬间被悲伤所覆盖,表达了对蜀道艰险的理解和对离别带来的痛苦。

后面的描写更是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孤城晚闭清江上”,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孤独情景,与“匹马寒嘶白露时”的意象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在最后一句“别后此心君自见,山中何事不相思”,则是对友人的深情告白,显示出即使身处异地,思念之情依旧深厚。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送别画面,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行独出故关迟: 诗人独自走出故乡的关口,意指离别的迟疑和不舍。
  2. 南望千山无尽期: 向南远望,千山万岭,象征着漫长的旅程与无尽的思念。
  3. 见舞巴童应暂笑: 看到巴地的孩子们在舞蹈,短暂的快乐让人微笑。
  4. 闻歌蜀道又堪悲: 听到蜀道的悲歌,感受到离别的沉重与伤感。
  5. 孤城晚闭清江上: 傍晚时分,孤城紧闭,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6. 匹马寒嘶白露时: 在白露时节,一匹马孤独地嘶鸣,体现出孤寂的情感。
  7. 别后此心君自见: 离别后,心情的变化你自会明白。
  8. 山中何事不相思: 在山中又有什么事情不让我思念你呢?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的“行行”与“南望”,“见舞”与“闻歌”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通过自然景物(山、江、马)传达内心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 “匹马寒嘶”赋予马以情感,增强了孤独感的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离别的悲伤与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山: 象征着遥远的距离和不尽的思念。
  • 巴童: 表现出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带来一丝生活的欢乐。
  • 蜀道: 代表着离别的艰难与对未知的恐惧。
  • 孤城: 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 白露: 暗示时节的变迁和内心情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行行独出故关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迟疑与不舍
    • C. 快乐
    • D. 恐惧
  2. “见舞巴童”中的“巴童”指的是哪一地区的孩子?

    • A. 江苏
    • B. 四川
    • C. 安徽
    • D. 山西
  3.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叛逆
    • B. 离别的悲伤与思念
    • C. 旅行的快乐
    • D. 生活的琐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样的送别主题,王勃在诗中表现出对友人未来的期待,而韩翃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
  • 李白的《送友人》: 李白在诗中以豪放的笔触表现离别的旷达,而韩翃则显得更加细腻和内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文观止》
  3.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查询

杨柳枝 杨柳枝 杨柳枝送沈自成之武康县丞五首 其二 杨柳枝 其二 杨柳枝 杨柳枝八首 其七 杨柳枝词三首 杨柳枝 杨柳枝 杨柳枝 寄四乡先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眼空四海 纤芥无爽 双人旁的字 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惙的词语有哪些 连络 又字旁的字 悬肘 龠字旁的字 釜底游鱼 多凶少吉 士字旁的字 都道 昂头阔步 鹊尾 套房 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