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7 07:34:10

诗句

赐书能记,论才华、岂丑中郎之女。

不放龙门,成谤史、留得班昭何取。

一种伤心,几番隐恨,诗在谁怜汝。

桃花庙侧,试拉息妫同语。

可惜今古佳人,泰山一死,天不寻常许。

我过明妃,青冢畔、著帽黄沙如雨。

霜压盘雕,风吹病马,出塞悲行旅。

亏他银甲,边声细细弹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4:10

原文展示

赐书能记,论才华岂丑中郎之女。不放龙门,成谤史留得班昭何取。一种伤心,几番隐恨,诗在谁怜汝。桃花庙侧,试拉息妫同语。可惜今古佳人,泰山一死,天不寻常许。我过明妃,青冢畔著帽黄沙如雨。霜压盘雕,风吹病马,出塞悲行旅。亏他银甲,边声细细弹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才女和历史悲剧的感慨。诗人提到,虽然能够记住封书,但才华却不一定会被世人认可,像丑陋的中郎之女一样。虽然不在龙门之上,但班昭所留下的历史谤议又能如何呢?一种伤心,几次隐恨,诗中又有谁来怜惜你呢?在桃花庙旁,试着拉着妫河的水谈天。可惜古今佳人,像泰山一样一旦陨落,天理也不再寻常。我路过明妃墓,看到青冢旁的黄沙如雨般飘落。霜压在雕刻的盘子上,风吹动着病马,出征的旅人满怀悲伤。真是亏了那身银甲,边声细细地弹奏着。

注释

  • 赐书:指皇帝或上级给予的书信。
  • 龙门:古代传说中,鲤鱼跃过龙门便能变成龙,象征着成功和出人头地。
  • 班昭:汉代女诗人,以才华著称,留有《女儿词》。
  • 桃花庙:与桃花有关的庙宇,常常隐喻美丽与爱情。
  • 明妃:王嫱,汉元帝的王妃,因被选入宫而成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清代著名诗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作品多表现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感悟,风格典雅,笔调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对才华与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首《念奴娇》通过对历史佳人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才华与命运不公的感慨。诗中以“赐书能记”开篇,引出对才华的讨论,随后通过“龙门”、“班昭”等典故,表现出才华虽有,但世俗的眼光往往忽略了一些真正的优秀。隐喻的运用,使得诗歌层次更加丰富。

“桃花庙侧”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却又流露出伤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接着提及“泰山一死,天不寻常许”,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和命运无常的叹息。最后以“入塞悲行旅”收尾,回归到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惋惜。整体上,诗歌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悲怆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赐书能记:指能够被记住的书信,暗喻才华被世人所知。
  2. 论才华岂丑中郎之女:即使有才华,依然可能被人轻视,像丑陋的女子。
  3. 不放龙门:虽不在成就的高峰,也不必自卑。
  4. 成谤史留得班昭何取:历史的谤言留存于世,班昭的才华又能得到什么呢?
  5. 一种伤心,几番隐恨:表达内心的伤感与隐秘的怨恨。
  6. 诗在谁怜汝:即便写诗,又有谁能理解和怜惜呢?
  7. 桃花庙侧:隐喻美丽与爱情的地方。
  8. 可惜今古佳人:感叹古今才女的命运。
  9. 泰山一死,天不寻常许:指伟大的女性陨落后,世事的变幻。
  10. 青冢畔著帽黄沙如雨:描绘明妃墓的苍凉。
  11. 霜压盘雕,风吹病马:意象中充满了悲凉与无奈。
  12. 出塞悲行旅:表现出征的旅人内心的悲伤。
  13. 亏他银甲,边声细细弹与:描绘边境的悲壮,银甲象征着英雄主义,但悲凉的音乐又透出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门”、“班昭”比喻才华与成就。
  • 拟人:诗中提及的伤心、怨恨等情感拟人化。
  • 对仗:诗句中多处出现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才华与命运的无常展开,抒发了作者对历史佳人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美与悲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美丽、爱情与青春。
  • 泰山:象征伟大与坚韧,但也暗示陨落的无常。
  • 青冢:代表死亡与历史的沉重,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班昭”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女诗人?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2. “龙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成就
    C. 美丽
    D. 权力

  3. 诗中提到的“桃花庙”是代表什么情感?
    A. 悲伤
    B. 美丽与爱情
    C. 友情
    D. 忧愁

答案

  1. A. 汉代
  2. B. 成就
  3. B. 美丽与爱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探讨才女与命运的主题。
  • 李清照的词作:同样表现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辛弃疾的词作对比:两者都表现出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但风格和情感表达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花时对雪 宴桥上 南归早发柳湖 跋百之诗画 愈泉 君马黄 句 其三十 龟山寺 关山月 鹘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跋前痜后 断长续短 慕循 魄散魂飞 万事起头难 夹峙 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至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付讫 周规折矩 媚结尾的成语 包含在的词语有哪些 下爱 耒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绞丝旁的字 火力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