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1:21
原文展示:
花时对雪 张舜民 〔宋代〕 急霰飘零际,群芳烂熳中。 半开先逐水,未落已随风。 兵渡金陵破,尘来绣岭空。 谁能劳樽酒,暂使客颜红。
白话文翻译:
在急速的雪花飘落之际,群花在绚烂中绽放。 半开的花朵先被水流带走,未落的花瓣已随风飘散。 战火渡过金陵,城市破败,尘土飞扬,绣岭也空无一人。 谁能用一杯酒,暂时让客人的脸色红润起来。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这首诗可能是在战乱时期,诗人面对自然美景和战乱的双重感慨下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宋代战乱频繁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美景和战乱带来的破坏,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美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战乱时期的美与哀愁。诗中“急霰飘零际,群芳烂熳中”描绘了雪花与花朵共存的美丽景象,但紧接着的“半开先逐水,未落已随风”则暗示了美的短暂和脆弱。后两句“兵渡金陵破,尘来绣岭空”直接反映了战乱对美好事物的破坏,而结尾的“谁能劳樽酒,暂使客颜红”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慰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乱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战乱的双重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珍惜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通过对花朵的描绘,暗示了美的短暂和脆弱,而战乱的描绘则直接反映了美的破坏。结尾的慰藉之词,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半开先逐水,未落已随风”中的“逐水”和“随风”分别象征了什么? A. 美的短暂和脆弱 B. 美的易逝和不可捉摸 C. 美的坚强和持久 D. 美的稳定和可靠
诗中“兵渡金陵破,尘来绣岭空”反映了什么? A. 自然美景的永恒 B. 战乱对美好事物的破坏 C. 和平生活的稳定 D. 友情的深厚
诗的结尾“谁能劳樽酒,暂使客颜红”表达了什么? A. 对美的追求 B.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 对友人的慰藉 D. 对战乱的无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