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5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54:32
原文展示:
跋百之诗画 张舜民 〔宋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丹青不知老将至,李陵苏武真吾师。 太平本学治礼乐,犹有暇日能临池。 区中孰最奇,庞眉皓首苟住著,安得一区我安之。
白话文翻译:
诗是看不见的画,画是看得见的诗。 画家沉浸在绘画中,不觉老之将至,李陵和苏武是我真正的老师。 在太平盛世,我本应学习治理礼乐,但仍有闲暇时光能在池边作画。 世间哪一处最奇妙,是那些眉毛浓密、头发花白的老人安详地居住着,我如何能找到一个让我安心的地方呢?
注释:
诗词背景:
张舜民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画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在太平盛世,作者虽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但仍有闲暇时光沉浸在诗画艺术中,寻求心灵的安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诗画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首句“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巧妙地将诗与画相提并论,展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作者以“丹青不知老将至”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沉浸和忘我,而“李陵苏武真吾师”则体现了对忠诚和坚韧品质的崇敬。在太平盛世,作者虽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但仍有闲暇时光沉浸在诗画艺术中,寻求心灵的安宁。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希望能找到一个让自己安心的地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丹青不知老将至,李陵苏武真吾师。”
“太平本学治礼乐,犹有暇日能临池。”
“区中孰最奇,庞眉皓首苟住著,安得一区我安之。”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画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在太平盛世,作者虽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但仍有闲暇时光沉浸在诗画艺术中,寻求心灵的安宁。通过诗与画的比喻,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李陵苏武”是指: A. 两位诗人 B. 两位画家 C. 两位忠诚的将领和使臣 D. 两位音乐家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A. 忙碌的官场生活 B. 安宁的艺术生活 C. 繁华的都市生活 D. 艰苦的边疆生活
诗中的“丹青”指的是: A. 书法 B. 绘画 C. 音乐 D. 舞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