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跋百之诗画》

时间: 2025-04-29 16:54:32

诗句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丹青不知老将至,李陵苏武真吾师。

太平本学治礼乐,犹有暇日能临池。

区中孰最奇,庞眉皓首苟住著,安得一区我安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54:32

原文展示:

跋百之诗画 张舜民 〔宋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丹青不知老将至,李陵苏武真吾师。 太平本学治礼乐,犹有暇日能临池。 区中孰最奇,庞眉皓首苟住著,安得一区我安之。

白话文翻译:

诗是看不见的画,画是看得见的诗。 画家沉浸在绘画中,不觉老之将至,李陵和苏武是我真正的老师。 在太平盛世,我本应学习治理礼乐,但仍有闲暇时光能在池边作画。 世间哪一处最奇妙,是那些眉毛浓密、头发花白的老人安详地居住着,我如何能找到一个让我安心的地方呢?

注释:

  • 丹青:指绘画。
  • 李陵苏武:李陵和苏武,汉代著名将领和使臣,以忠诚和坚韧著称。
  • 太平本学治礼乐:在太平盛世,本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
  • 临池:指在池边作画或写字。
  • 区中孰最奇:世间哪一处最奇妙。
  • 庞眉皓首:形容老人眉毛浓密,头发花白。
  • 苟住著:安详地居住。

诗词背景:

张舜民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画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在太平盛世,作者虽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但仍有闲暇时光沉浸在诗画艺术中,寻求心灵的安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诗画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首句“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巧妙地将诗与画相提并论,展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作者以“丹青不知老将至”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沉浸和忘我,而“李陵苏武真吾师”则体现了对忠诚和坚韧品质的崇敬。在太平盛世,作者虽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但仍有闲暇时光沉浸在诗画艺术中,寻求心灵的安宁。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希望能找到一个让自己安心的地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1.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 意思:诗和画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 用词:无形和有形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与画的内在联系。
    • 意象:诗和画作为艺术形式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
  2. “丹青不知老将至,李陵苏武真吾师。”

    • 意思:沉浸在绘画中,不觉老之将至,李陵和苏武是我真正的老师。
    • 用词:丹青指绘画,李陵苏武代表忠诚和坚韧。
    • 意象:绘画和忠诚坚韧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和品质的崇敬。
  3. “太平本学治礼乐,犹有暇日能临池。”

    • 意思:在太平盛世,本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但仍有闲暇时光能在池边作画。
    • 用词:太平、治礼乐、临池,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 意象:太平盛世和池边作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
  4. “区中孰最奇,庞眉皓首苟住著,安得一区我安之。”

    • 意思:世间哪一处最奇妙,是那些眉毛浓密、头发花白的老人安详地居住着,我如何能找到一个让我安心的地方呢?
    • 用词:区中、庞眉皓首、苟住著,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 意象:老人安详居住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将诗与画相提并论,形成比喻。
  • 拟人:“丹青不知老将至”将绘画拟人化,表达了对艺术的沉浸。
  • 对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画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在太平盛世,作者虽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但仍有闲暇时光沉浸在诗画艺术中,寻求心灵的安宁。通过诗与画的比喻,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诗和画:作为艺术形式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
  • 丹青:指绘画,表达了作者对绘画艺术的沉浸和忘我。
  • 李陵苏武:代表忠诚和坚韧,体现了作者对品质的崇敬。
  • 太平盛世和池边作画: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
  • 老人安详居住:展现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陵苏武”是指: A. 两位诗人 B. 两位画家 C. 两位忠诚的将领和使臣 D. 两位音乐家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A. 忙碌的官场生活 B. 安宁的艺术生活 C. 繁华的都市生活 D. 艰苦的边疆生活

  3. 诗中的“丹青”指的是: A. 书法 B. 绘画 C. 音乐 D. 舞蹈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但张舜民的诗更侧重于对艺术的热爱,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往事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舜民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中书懹 薪米偶不继戏书 古筑城曲四首 其三 秋夜即事 山寺 郭氏山林十六咏 其五 倾月 东偏纸阁初成 偶得双鲫 晚春 春尽记可喜数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零打碎敲 误付洪乔 绞丝旁的字 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婉曼 包含岂的词语有哪些 水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岁序更新 奋疾 三公九卿 水鼠 打躬作揖 匸字旁的字 归回 远不间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