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3:53
天子览书悲,肉刑无复施。不惟嘉烈女,亦自活神医。
皇帝在翻阅书籍时感到悲伤,肉刑已经不再施行。不仅是为了那些受苦的烈女,也为了那些能够救人于危难的神医。
刘克庄,字子华,号念庵,宋代诗人,曾任官职,致力于诗词创作,风格受李白、杜甫影响,兼具豪放与沉郁,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皇帝的叹息,表达对肉刑制度废除的欣慰,同时也展示了对烈女与神医的同情与敬仰,反映出对人道精神的追求。
这首诗简短而深刻,通过天子的悲伤,揭示了对残酷刑罚的反思与对人道精神的呼唤。诗中提到的“肉刑无复施”,不仅是对古代暴虐刑罚的否定,更是对社会进步的赞美。皇帝作为国家的象征,其内心的悲伤反映了对人民苦难的关切,展现了统治者应有的仁德。
而“嘉烈女”与“活神医”的并列,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重视和对无辜者的同情。烈女代表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忽视的勇者,而神医则象征着人类的希望与救赎。两者的结合,使诗歌充满了人文关怀,展示了诗人对社会伦理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期待与对人性的呼唤,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对人道精神的赞美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表达了对古代残酷刑罚的反思与对生命的珍视。
诗中的“肉刑”指的是: A. 财产刑 B. 体罚 C. 监禁
“嘉烈女”在诗中代表: A. 英勇的女性 B. 忍耐的母亲 C. 统治者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B.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C. 对自然的描绘
通过不同诗人的作品,可以看到古代诗歌在情感表达与主题探索上丰富多样,反映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