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6:17
八声甘州(雁)
作者: 刘克庄
物微生处远,往还来非但稻粱求。
似爱长安日,怕阴山雪,善自为谋。
个里幸无鸣镝,随意占沙洲。
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
昔到衡阳回去,今随阳避地,遍海南头。
与西川流寓,彼此各淹留。
未得云中消息,登望乡台了又登楼。
江天阔,几行草字,字字含愁。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无奈。身处偏远之地,来去并非只是为了谋生,也希望能够享受长安的阳光,惧怕阴山的寒雪,做到自我保护。这里的沙洲是他自由栖息的地方,无需外界的打扰。归乡的愿望可以暂且放下,眼前的风景柔美而令人陶醉。曾经回到衡阳,如今却在阳光下避开寒冷,四处游荡至海南。与朋友在西川流寓,彼此之间都在停留,无法再相聚。未曾得到云中的消息,站在望乡台上,心中满是惆怅。江天一色,几行草书,字字都充满了愁苦。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杰,号青山,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在词坛上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刘克庄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自然景色和历史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八声甘州(雁)》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乱与个人失落之际,诗人感受到家国之忧与个人漂泊的无奈,因此在词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八声甘州(雁)》以深厚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开篇“物微生处远”,便以一种孤独的姿态引领读者进入诗人的思考中。诗人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在反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通过描写长安的阳光与阴山的雪,诗人展现了内心对温暖与安全的渴望。这种渴望在“个里幸无鸣镝”中得到了某种安慰,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一句,既是对归乡心切的抒发,也暗示了诗人对眼前美好风景的眷恋。诗人在回忆往昔的同时,也在感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未得云中消息,登望乡台了又登楼”,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仿佛每一次的登高望远都在加深内心的愁苦。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深刻而动人。
整首词的主题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漂泊的感慨。诗人在对美好家园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中,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诗人希望回到哪个地方?
词中提到的“鸣镝”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