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7:12
春寒曲
作者: 顾植 〔清代〕
雕窗深锁天桃病,
鹦儿潜唤花朝近。
帘箔湘波窣地垂,
间门未启春寒嫩。
欲晴不晴云意闷,
烟霏引素凉生晕。
刻意作春春岂知,
金屏愁拥炉香烬。
忽忽百五韶光老,
惆怅心情向谁道。
红阑半落断肠花,
绿阶未长忘忧草。
林雾微濛霭昼阴,
谷莺睍睆悲清晓。
梦醒重衾怯峭寒,
开门且把间花扫。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寒冷和对春光流逝的惆怅。窗户紧锁,桃花因春寒而凋零。鹦鹉在悄声呼唤,似乎在提醒春天的到来。帘幕随风摇曳,春天的气息却依旧未能进入室内。天色阴沉,似乎想要放晴却又无法如愿,愁闷的情绪在烟雾中弥漫。尽管刻意营造春天的气氛,内心却是满满的忧愁,炉火的余烬让人心生惆怅。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是百五日,心中的忧伤又该向谁倾诉呢?红色的栏杆旁,花瓣半落,似有断肠之痛;而绿阶上,忘忧草尚未长成,令人感到不安。林间迷雾弥漫,白昼的阴霭中,谷中的黄莺似乎也在悲鸣清晨的到来。梦醒时分,身上的被褥因寒冷而显得沉重,开门后,决定将门前的花稍稍打理一下。
顾植,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语言清新自然,充满情感。
《春寒曲》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寒料峭之时,诗人借春寒之景表达内心的愁苦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在经历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后,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春寒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在描绘春天的寒意时,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合在一起。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迟到与生命的脆弱,尤其是对桃花的凋零、鹦鹉的呼唤等意象,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惆怅和无奈。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桃花“病”字的使用,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也隐喻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失望。通过“欲晴不晴”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既希望春天来临,又无法摆脱内心的忧虑。整首诗在层层递进中,将诗人的心情与春寒的景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美丽的氛围。
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传递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失去的感叹。
诗中提到的“雕窗”象征着什么?
A) 美丽的自然
B) 雅致的居所
C) 人生的孤独
答案: B
“百五”指的是哪个节气?
A) 春分
B) 清明
C) 立夏
答案: C
诗中提到的“忘忧草”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忘却烦恼
B) 生命的脆弱
C) 春天的美好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