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0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0:00
西风送铃驮,初日浮古尘。
王事莫敢息,于役偕远人。
海藩被恩信,济济来成均。
私怀屡得请,不愧观国宾。
黄花酒已熟,吹帽值佳辰。
程期限公牒,仆隶嚬且呻。
安知余蓄念,疮痍轸边垠。
三载警烽檄,犬羊昧尊亲。
嘉尔笃忠孝,历险归我仁。
附枝无曲木,同辙非异轮。
汉德优既渥,景命终古新。
永永为外捍,不在输奇珍。
学省延国胄,所期化益淳。
凛然效一职,去矣无苦辛。
西风送来铃声,驮着货物,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古老的尘土。
王朝的事务无人敢停息,我与远方的人一起在役。
海边的藩地因受到恩惠而聚集,大家齐心协力来成就公平。
我心中私下多次获准,不愧是国宾的身份。
黄花酒已经酿熟,戴上帽子正值佳节。
按时递交公文,仆人们面露愁苦。
谁能知道我心中的念想,伤痕累累在边疆的土地。
三年间警报频频,犬羊皆忘了尊亲。
嘉尔忠诚孝顺,历经险阻归来让我感恩。
附生的枝条没有曲木,同样的轨迹并非不同的车轮。
汉朝的恩德早已丰厚,景命永远是新的。
永远要为国外捍卫,不在于输送奇珍异宝。
学省延续国之栋梁,所期望的化为清纯。
我将坚定地履行职责,离去时无苦无辛。
黄文琛,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关注国家大事、民生疾苦,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面临外部压力与内部动荡的时期。黄文琛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事务的关心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希望。
《九月同琉球郑生赴通州作》是一首充满时代气息的古诗,展现了作者对国家事务的深切关注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诗中,黄文琛以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入情感,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开篇的“西风送铃驮,初日浮古尘”不仅描绘了秋日的情景,更隐喻着历史的变迁与国家的未来。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表达了对王事的担忧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借此展现了自己作为国宾的自豪感。
在表达对海边藩地的感激时,诗人通过“济济来成均”这一句,强调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此外,黄花酒的提及,不仅仅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诗中的“安知余蓄念,疮痍轸边垠”则流露出对国家边疆安危的忧虑,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感与思考。
整首诗虽以个人的情感为主线,但深刻反映了历史的脉动与国家的责任感。黄文琛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士人的理想与追求,传达出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诗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诗人对黄花酒的描写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犬羊昧尊亲”中的“犬羊”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