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6:03
送人至边寨
作者: 穆修 〔宋代〕
岂惮河湟远,男儿效主恩。
穷边人不到,孤戌自分屯。
马放胡沙暖,烽传塞日昏。
军前初谒帅,戎服走辕门。
这首诗表达了士兵们对边疆的无畏和对君主的忠诚。诗中提到,尽管河湟遥远,男子汉应当尽力报答主恩。边缘地区的人少,孤独的戍楼自成一方。马匹在温暖的沙地上休息,烽火台传来的消息使得边境在昏暗的日子里显得格外忧虑。军队在前线初次拜见帅领,戎装的士兵们匆忙走向营门。
穆修,生活在宋代,北方士人,因政治动荡而参与数次边疆防御,作品多反映边塞生活和士人的忠誠。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送别友人前往边境的时刻,反映了当时边疆防卫的艰辛与士人的责任感,表达了对征战的理解和对故人的祝福。
《送人至边寨》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朋友的关切。首句“岂惮河湟远”直接表明了士人面对差遣的勇气与决心,体现了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接下来的“穷边人不到”则表现出边疆的荒凉与孤独,暗暗流露出对友人前往艰苦环境的担忧。
诗中“马放胡沙暖”描绘了一种温暖而又宁静的边疆场景,形成了与“烽传塞日昏”之间的强烈对比,后者则唤起了对战争与警报的紧迫感。最后“军前初谒帅”展现了士兵对军队的敬重与责任感,整个诗歌充满了对士人情操的赞美与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生活,表达了对国土的热爱和对君主的忠诚,展现了士人应有的担当与勇气。
“岂惮河湟远”中“岂”字的意思是:
A. 为什么
B. 怎么会
C. 一定
诗中提到的“孤戌”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战士
B. 孤立的哨兵
C. 孤单的马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的是:
A. 对边疆的热爱
B. 对朋友的祝福
C. 对战争的恐惧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生活与士人的责任感,展现出不同风格的边疆情怀。穆修的诗歌更注重于士人的忠诚与个人情感,而王昌龄则更强调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