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定师南游》

时间: 2025-04-26 03:05:47

诗句

营营学佛徒,皆喜訾吾道。

怜师独异群,儒艺知探讨。

诵诗三四章,往往见辞藻。

玉璞在琢磨,不难成至实。

知予本好古,身服仁义老。

勤请送行诗,安足慰枯槁。

别时汝颍路,凉叶惊秋早。

南游何当还,江潭无限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5:47

原文展示

送定师南游
穆修 〔宋代〕

营营学佛徒,皆喜訾吾道。
怜师独异群,儒艺知探讨。
诵诗三四章,往往见辞藻。
玉璞在琢磨,不难成至实。
知予本好古,身服仁义老。
勤请送行诗,安足慰枯槁。
别时汝颍路,凉叶惊秋早。
南游何当还,江潭无限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师友的敬重和送别之情。诗人感叹学佛的徒弟们都热衷于批评自己的道理,而唯独师长与众不同,懂得探讨儒家学问。诵读几首诗,常常能见到华丽的辞藻。像美玉一样的道理在琢磨之中,不难成就真实的智慧。知道我本来爱好古典,身心都服从于仁义的教诲。师长勤请我为他写送别的诗,这样的诗歌又怎能真正安慰他呢?分别之时,你在颍水旁,凉风中的落叶惊动了秋天的早来。南游何时再回,江边的潭水无限美好。

注释

  • 营营:形容忙碌,烦扰的样子。
  • :指指责、批评。
  • :怜惜、怜爱。
  • 儒艺:儒家学问和技艺。
  • 辞藻:华丽的词句。
  • 玉璞:比喻未雕琢的美玉。
  • 仁义:儒家道德,指仁爱与正义。
  • 枯槁:形容干枯、疲惫。
  • 凉叶:秋天的落叶。

典故解析

  • “玉璞在琢磨”:比喻人的智慧与品德需要经过磨练才能显现。出自古代对玉石的比喻,强调内在的价值需要外在的努力去发现和提升。
  • “江潭无限好”:这里指自然美景的无尽,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归来之期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穆修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诗词技艺闻名。他的作品多探讨人生哲理与道德伦理,常常流露出对师友的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送别朋友南游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与祝福,也反映了作家对于当时佛教与儒家思想交融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抒情的手法,深刻展现了诗人与师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对文化的热爱。诗的开头用“营营学佛徒”引入,表现出当时社会中对佛教的热衷,然而与此同时,诗人又提到“怜师独异群”,突显了师长在学识与见地上的独特性。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表达了对师长的敬仰。

诗中“诵诗三四章,往往见辞藻”,说明诗人欣赏文学之美,并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接下来的“玉璞在琢磨,不难成至实”则寓意着美德与智慧的潜在价值,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别时汝颍路,凉叶惊秋早”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离别的情景,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最后一句“南游何当还,江潭无限好”同样体现出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洒脱。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传达出对于人生、友谊及文化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营营学佛徒,皆喜訾吾道
    描述了当时许多学习佛教的人都在批评自己的观点。

  2. 怜师独异群,儒艺知探讨
    表达了自己对师长的怜惜与尊敬,认为他在儒家学问上独具见解。

  3. 诵诗三四章,往往见辞藻
    说明师长常常通过诵读诗歌来展现辞藻的华美。

  4. 玉璞在琢磨,不难成至实
    比喻智慧和德行需要经过磨练才能显现。

  5. 知予本好古,身服仁义老
    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仁义道德的服从。

  6. 勤请送行诗,安足慰枯槁
    师长勤请自己写送别诗,但诗歌难以真正安慰他的离别之情。

  7. 别时汝颍路,凉叶惊秋早
    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暗示秋天的到来。

  8. 南游何当还,江潭无限好
    表达了对友人南游后归来的期待,以及对江边美景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璞在琢磨”比喻智慧的潜在价值。
  • 对比:通过对比佛教徒与师长的不同,突显师长的独特性。
  • 意象:自然景象的描写,如凉叶、江潭,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师友的敬重与送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期待,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哲理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学佛徒”:暗示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关注与热衷。
  • “凉叶”:象征秋天的到来,寓意别离的伤感。
  • “江潭”: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璞”比喻什么?

    • A. 美德与智慧
    • B. 师长的教诲
    • C. 学佛的徒弟
  2. “别时汝颍路”中“颍路”指的是?

    • A. 一条美丽的河
    • B. 离别的地方
    • C. 师长的故乡
  3. 诗人对师长的态度是?

    • A. 批评
    • B. 尊敬与怜惜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别》与《送定师南游》:两首诗均表达了离别之情,但《送别》更加强调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而《送定师南游》则更多地关注于文化与师友关系的深刻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林公晔见赠 题明叔郎中海月吹笛图 凝碧晚望 菩萨蛮(新秋) 次韵苏粹之发干见赠二首 柳梢青(赵端礼生日) 秋居杂咏 其六 将至水西登漠山林庵少憩遂过白云 诉衷情(次韵他伯纪桃花) 秋居杂咏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翅难展 采字旁的字 臂章 飞字旁的字 杀鸡为黍 偷生惜死 匡开头的成语 司马牛之忧 一言半句 包含嗣的词语有哪些 倒八字的字 依约 东挪西撮 存世 千结尾的成语 麻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一抹到底 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