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6:45
我閒日贫缚,子閒数疾缠。
閒固不可常,吾观与子然。
吾与子嗜学,岂独閒穷年。
安安者谁欤,分亦似所偏。
我闲暇时生活贫困,您闲暇时又常常生病。
闲暇本就不能常有,我观察到我们都是这样。
我和您都热爱学习,难道仅仅是为了消磨闲暇的岁月吗?
那安逸的人是谁呢?分明也有各自的偏向。
这首诗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相同处境与对学习的共同追求。诗人通过对比生活的困苦与对知识的渴望,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思考。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清渔,宋代初期诗人,以其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清新的文风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他的作品多关注个人的情感与生活体验,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的闲暇生活中,他与友人相互依赖、共同学习,展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闲暇生活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面临的困境与追求,折射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梅尧臣的《閒咏寄呈次道》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共同境遇。开篇的“我閒日贫缚,子閒数疾缠”直接点出了生活的困顿与身体的羁绊,反映了诗人对闲暇的渴望与无奈。接下来的“閒固不可常”则是对闲暇本质的深刻思考,人生中真正的闲暇并不常有,这种对时间的反思引人深思。
诗中的“吾与子嗜学,岂独閒穷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对学习的共同热爱,突显了知识的价值与追求。最后的“安安者谁欤,分亦似所偏”则揭示了生活中安逸的人也是有各自的偏见与困扰,无法逃避现实的束缚。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困境的反思,也有对学习的热爱,展现了诗人深刻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闲暇和学习的思考,反映了生活的困苦与对知识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质疑,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的多样性。
“我閒日贫缚”中“贫缚”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安安者”指的是?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梅尧臣的诗更加强调了对学习的追求与生活困境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通过自然的宁静来逃避世俗的烦恼。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