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3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33:13
木兰花慢 题文孝祠壁
作者: 曹贞吉 〔清代〕
拜昭明遗庙,台下水自沦漪。
想文选楼中,铜龙昼暖,玉简宵披。
摛词。六朝金粉,遍千秋作者沐恩晖。
兆始乘鸡牵犬,祸成白马青丝。
灵旗。杂佩葳蕤,鼓坎坎舞僛僛。
叹故国山川,乡人伏腊,舍此安归。
追维。湘东太忍,使江夏文武尽灰飞。
但奉九郎神在,重游几度沾衣。
在昭明遗庙前恭敬拜祭,庙前的水波荡漾。
想起文选楼中的光景,铜龙在白天温暖,玉简在夜晚披露。
吟咏诗词,六朝的金粉遍布千秋,作者们都沐浴在恩泽之中。
人们开始乘鸡牵犬,祸患使得白马青丝。
灵旗飘扬,装饰华丽,鼓声震天,舞姿轻盈。
感叹故国的山川,乡人们在腊月寒冬中,离开这里何处归去?
回想湘东的残酷,让江夏的文武人物化为乌有。
但只求九郎神在,几度重游,衣衫沾湿。
曹贞吉,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风格细腻,常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文人的追忆,表达了对故国的惋惜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这首《木兰花慢》充满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曹贞吉通过描绘昭明庙的景象,追忆文人墨客的辉煌与悲哀。开篇“拜昭明遗庙,台下水自沦漪”,让人感受到一种肃穆的氛围,庙前汩汩流水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文化的积淀。接下来的“想文选楼中”,则引入了对文人精神的追忆,铜龙与玉简的描写,意在强调文人所享有的荣光与文化的传承。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转向对现状的反思,“叹故国山川,乡人伏腊”,这句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与无奈,对家乡山川的感慨,似乎在诉说着家国情怀的凋零。最后一句“但奉九郎神在,重游几度沾衣”,更是表明了诗人对文化精神的坚守与追求,虽然现实令人痛心,但心中的信仰仍让他不断回归。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也由敬仰转向思考,最后回归到心灵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与对历史的反思。
整首诗展现了对文化传承的尊重与对历史变迁的反思,以及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精神的坚守与追求。
“昭明遗庙”是哪个朝代的遗址?
诗中提到的“铜龙”象征什么?
“叹故国山川”的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