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扇画东坡》

时间: 2025-05-02 20:37:42

诗句

形神雪山松,衣巾赤壁风。

望之凛凛然,扫退炎尘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7:42

原文展示:

题扇画东坡
形神雪山松,衣巾赤壁风。
望之凛凛然,扫退炎尘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东坡(苏轼)在雪山松下的形象,他的衣衫和头巾在赤壁的风中飘扬。望着他,令人感到一种英俊的气质,仿佛能够扫除一切炎热与尘世的红尘。

注释:

  • 形神:形象与神韵,指人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气质。
  • 雪山松:指在雪山环境中生长的松树,象征坚韧与高洁。
  • 衣巾:衣服和头巾,表现出东坡的风采。
  • 赤壁:指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这里可能暗示苏轼的豪情。
  • 凛凛然:形容气质端正、令人敬畏。
  • 扫退炎尘红:去除世俗的纷扰与热闹,表达对清净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为抒怀之作,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描绘东坡的画作或形象,旨在表达对苏轼的崇敬与怀念,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理想与抱负。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苏轼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首句“形神雪山松”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形象的结合,表现了苏轼的高洁与坚韧,雪山与松树之间的意象交织,突显了其不屈的精神。第二句“衣巾赤壁风”则将东坡与赤壁的历史渊源相联系,暗示苏轼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潇洒的风范,仿佛风中的衣巾在诉说着他的豪情。接下来的“望之凛凛然”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刻画出苏轼的气质,令人肃然起敬。最后一句“扫退炎尘红”则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对清净高远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形神雪山松”:形象与精神,雪山中的松树,暗示东坡的高洁与坚韧。
    • 第二联“衣巾赤壁风”:衣服与头巾在赤壁的风中飘扬,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气质。
    • 第三联“望之凛凛然”:形象端正、令人敬畏的气质。
    • 第四联“扫退炎尘红”:清净的愿望,去除世俗的纷扰。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东坡的形象比作自然景象,增强了其崇高的气质。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中表现了对苏轼的崇敬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士人的理想与情怀。

意象分析:

  • 雪山:象征高洁与坚定。
  • 松树:象征长青与坚韧。
  • 赤壁:历史的象征,联系着英雄气概。
  • 炎尘红:世俗的纷扰与热闹,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壁”指的是哪一场历史事件?

    • A. 赤壁之战
    • B. 黄鹤楼
    • C. 岳阳楼
    • D. 西湖
  2. “扫退炎尘红”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财富
    • B. 清净
    • C. 权力
    • D. 名声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陈著的《题扇画东坡》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理想与豪情的追求,但前者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后者则在豪放的情感表达上更为突出。

参考资料:

  • 《宋诗选评》
  • 《中国古典诗词大观》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最高楼 最高楼·感天遂事 最高楼 呈蜀中周癸公夫子 最高楼 灯夕书感 最高楼 晚至玉带桥行散,倚栏照水,悢然有怀 最高楼(寿七十) 最高楼 最高楼(乡老十人皆年八十,淳熙丁酉三月十九日,作庆劝酒) 最高楼 最高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功德无量 静象 龙字旁的字 赀户 鱼跃龙门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包含臬的词语有哪些 食箸 帝名 又字旁的字 枕戈饮胆 落地生根 贝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包含能的成语 文字旁的字 坏结尾的成语 人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