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4:53
洞仙歌(寿卢竹溪)
作者: 陈著 〔宋代〕
清溪带竹,竹外山光抱。
新筑浑如图画了。
称闲心管领昨夜天风,
吹送,端的琅音恰到。
谁知青云上,鸾凤翱翔,
曾把功名试多少。
到如今梦觉,佩著飞霞,
浑家问玉芝瑶草。
试冷看重门外如何,
恁得似,壶中羽衣尘表。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图画:清澈的溪水环绕着竹林,竹外的山光犹如怀抱一般。新建的房屋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心中惬意,昨夜的风声如同美妙的乐曲,轻轻送来。谁能想到在高空的青云之上,鸾凤在翱翔,曾经有多少次试探过功名利禄。如今梦醒时分,佩戴着飞霞,家人询问着那玉芝和瑶草的去处。试着冷静地看看重门外的景象,真是如同那壶中沉睡的羽衣尘表一般。
“青云上,鸾凤翱翔”可追溯至古代文学中对成功与自由的理想追求,鸾凤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人格与美好的理想。而“玉芝瑶草”则出自古代对仙草的美好向往,常用来比喻美好而珍贵的事物。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游历竹溪时,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洞仙歌》通过清溪与竹林的描绘,展示出一种恬静而又美好的自然景象。诗的开头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清溪的流动与竹林的生长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这幅画卷不仅仅是外在的景色,更是一种心境的映射。诗人在享受美好自然景色的同时,内心也在思索着功名与理想的追求。
接着,诗人通过“琅音恰到”的描写,表达了与自然和谐的音律感,仿佛一切都在轻声诉说着。与青云上的鸾凤相比,诗人内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愈发明显。诗人曾经对功名的追求,如今却在梦中醒来,感受到的是世俗的无奈与人情的冷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理想的感悟,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在重门外的冷静观察中,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和读者,真正的理想与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名利,而是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思考。诗人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功名的淡泊,强调了内心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A. 清溪、竹、山光
B. 河流、花、树木
C. 沙漠、星空、海洋
“琅音恰到”中的“琅音”指的是什么?
A. 美妙的乐声
B. 低沉的声音
C. 喧闹的噪声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什么?
A. 渴望追求
B. 淡泊无欲
C. 无所谓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