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玉楼春》

时间: 2025-05-06 02:45:40

诗句

人间那是消魂处,咫尺西洲成小住。

翠澜三面绕妆楼,柔橹一双摇梦雨。

清歌叠引公无渡,休向枝头听杜宇。

从教憔悴滞天涯,肯说高寒愁玉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5:40

原文展示:

玉楼春
作者: 吕碧城 〔清代〕

人间那是消魂处,
咫尺西洲成小住。
翠澜三面绕妆楼,
柔橹一双摇梦雨。
清歌叠引公无渡,
休向枝头听杜宇。
从教憔悴滞天涯,
肯说高寒愁玉宇。

白话文翻译:

这人间哪里才是令人消魂之处呢?
就像咫尺之间,西洲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栖息之地。
翠绿的水波从三面环绕着装饰华丽的楼阁,
轻盈的橹声摇动着梦中的细雨。
清丽的歌声引着那位无渡的公子,
不必去枝头听那杜鹃的哀鸣。
即使容颜憔悴滞留在天涯,
也不愿说出心中那高冷的愁苦。

注释:

  • 消魂处:令人神魂颠倒、陶醉的地方。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实际上指的是相隔不远。
  • 西洲:可能指的是西方的某个美好地方。
  • 翠澜:形容水波碧绿的样子。
  • 妆楼:装饰华丽的楼阁。
  • 柔橹:轻柔的船桨。
  • 公无渡:指的是一位无渡的公子,可能暗指未过渡的情感。
  • 杜宇:杜鹃鸟,以其叫声哀伤著称。
  • 憔悴:形容因忧愁或疲惫而显得瘦弱。
  • 高寒:形容情感的高冷和愁苦。
  • 玉宇:指美丽的天空或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碧城(生卒年不详),清代女诗人,因其才华横溢,尤其在诗词和音乐上颇具造诣,成为当时文人圈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她的诗词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女性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思想碰撞的时期,诗中透出一种对现实的思考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变迁中所面临的无奈与困惑。

诗歌鉴赏:

《玉楼春》是一首抒情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开篇就提出“人间那是消魂处”,引发读者对美好境地的思考,似乎在追问:生活中究竟哪里才是真正能够令人心醉神迷的地方?接着,诗人通过“咫尺西洲成小住”描绘出一种近乎理想的生活状态,西洲如同梦中的桃源,令人向往。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三面环绕的翠澜与妆楼,柔橹轻摇的梦雨,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在这样的环境中,清歌的叠引似乎在引导某位公子,营造出一种若即若离的恋爱情景。

而“休向枝头听杜宇”,则带有一种对生活的消极态度,似乎在劝诫自己不必去追求那些哀伤的声音,反而应当珍惜眼前的美好。最后的几句,表达出一种内心的挣扎,即使容颜憔悴,也不愿吐露心中深藏的愁苦,反映出女性在情感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而富有层次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间那是消魂处”——开篇质问,表达对美好境地的向往。
  • “咫尺西洲成小住”——描绘理想的栖息地,近在咫尺。
  • “翠澜三面绕妆楼”——展现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的和谐。
  • “柔橹一双摇梦雨”——营造梦幻般的意境。
  • “清歌叠引公无渡”——暗示情感的牵引与期待。
  • “休向枝头听杜宇”——劝诫自己不必沉溺于哀伤的情绪。
  • “从教憔悴滞天涯”——表现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惑。
  • “肯说高寒愁玉宇”——内心挣扎,不愿表达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消魂处”比喻理想的栖息地。
  • 拟人:如“清歌叠引”,赋予歌声以引导的功能。
  • 对仗:如“柔橹一双摇梦雨”,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了女性在情感与现实之间的纠结与挣扎,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渴望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澜: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 妆楼:象征着华丽与梦幻的生活。
  • 柔橹:象征轻柔的情感与温柔的生活。
  • 杜宇:象征哀伤与内心的挣扎。
  • 玉宇:象征理想与美好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消魂处”是指什么?

    • A. 一处美丽的地方
    • B. 一种忧伤的心情
    • C. 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2. “咫尺西洲成小住”中“咫尺”指的是?

    • A. 非常远的距离
    • B. 非常近的距离
    • C. 模糊的距离
  3. “休向枝头听杜宇”中杜宇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哀伤
    • C. 和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虞美人》

诗词对比

  • 对比《玉楼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女性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细腻描绘,但《玉楼春》更多地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如梦令》则渗透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朱自华,《清代女诗人研究》
  • 张国荣,《古典诗词解读》
  • 《吕碧城文集》

相关查询

宋中丞牧仲以宋本施注苏诗见惠赋此奉谢 读秋笳集有感即效吴夫子体 青县舟中夜雪 清明日维扬舟中作 闰月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十三 闰月 代崔家送客 休洗红 猛虎行 听颖师琴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川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中性 齐字旁的字 久惯牢成 宣窑 鸿章钜字 皿字底的字 挈瓶之智 回跸 日字旁的字 棺材瓤子 白发婆娑 玉器 包含潘的成语 静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