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1:03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风渐暖,雨初晴。似朝酲。手招蕙丛双箭,注银鉼。绣得红罗纤窄,其如懒踏青青。待擘澄心堂纸,仿兰亭。
春风渐渐变暖,细雨刚刚停歇,仿佛是在清晨刚醒的醉意。手中轻轻招引着蕙兰丛中的双箭,洒下银色的光辉。绣出的红色罗帕纤细而窄小,似乎懒得去踏那青青的草地。正等待着打开澄明的心田,仿佛要写出一篇兰亭序。
作者介绍: 顾贞观(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丽,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的上巳节,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春天时分,人与自然亲密接触,诗人借此节日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文人雅集的向往。
《春光好 上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以“风渐暖,雨初晴”引入,营造了一个温暖而清新的春日场景。诗人用“似朝酲”来形容自己的状态,表现出一种轻松惬意的心情,仿佛在这个美好的时刻,连醉意也显得那么迷人。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手招蕙丛双箭”展示了对自然的亲密,蕙兰象征着清纯与高雅。而“注银鉼”又增添了一份灵动,仿佛春雨滋润后的生机勃勃。在细腻的笔触下,诗人将春天的暖意与个人的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与深厚的人文情怀。
最后,诗人提到“待擘澄心堂纸,仿兰亭”,不仅表达了对春日游玩的期待,也隐喻了对文学创作的渴望。尤其是提到兰亭,增强了文人雅集的氛围,显示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文人雅集的向往,体现了文人特有的情感与审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朝酲”指的是什么?
A. 清晨的醉意
B. 夜晚的梦境
C. 黄昏的安宁
D. 早起的疲惫
“待擘澄心堂纸”中“澄心”指的是什么?
A. 清澈的心境
B. 混乱的思想
C. 忙碌的心情
D. 愤怒的情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