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破阵子 人民志愿军赴援朝鲜,大捷,为之作歌》

时间: 2025-07-26 20:07:56

诗句

假道敢欺虞国,求援耻哭秦庭。

谁道春秋无义战,试看中邦多俊英。

高呼齐请缨。

守似闲闺静女,攻如搏兔奇鹰。

旌旆忽从天外至,鼓角还闻地下鸣。

须臾收百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07:56

原文展示:

破阵子 人民志愿军赴援朝鲜,大捷,为之作歌
作者: 汪东 〔清代〕

假道敢欺虞国,求援耻哭秦庭。
谁道春秋无义战,试看中邦多俊英。
高呼齐请缨。
守似闲闺静女,攻如搏兔奇鹰。
旌旆忽从天外至,鼓角还闻地下鸣。
须臾收百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侵略者的愤慨。诗人提到,假借他国之道来欺骗虞国,向外求援在秦国哭泣,这是一种耻辱。有人说春秋时期没有义战,但看看我们国家的英才辈出。高声呼唤,像是请缨的英雄。防守时宛如安静的闺中女子,而攻击时则如同奇鹰搏击兔子。战旗突然从天际飞来,鼓声和号角从地下响起。转眼间,百座城市便被收复。

注释:

  • 虞国:古代的一个国家,代表被欺负的国家。
  • 秦庭:指的是秦国的朝廷,象征着耻辱与求援的无奈。
  • 春秋:指春秋时期,诗中提到义战,意在反驳那些认为没有义战的人。
  • 请缨:古代指请求官职的仪式,此处用来比喻英雄的召唤。
  • 旌旆:指战旗,象征胜利和希望。
  • 攻如搏兔奇鹰:生动的比喻,将攻击的猛烈与迅捷形象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以激昂的爱国情怀和高亢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对英勇将士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朝鲜战争期间,人民志愿军为援助朝鲜而战,取得了显著的胜利,诗人以诗歌歌颂这一壮举,表达了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和自豪。

诗歌鉴赏:

这首《破阵子》通过激昂的词句,展现了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诗中开篇即提到"假道敢欺虞国,求援耻哭秦庭",以历史典故引入,表现出对敌国欺凌的愤懑和对求援无奈的深刻反思。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现实的鞭策,显示出诗人渴望通过英勇的战斗改变国家命运的强烈愿望。

接下来,诗人以“谁道春秋无义战,试看中邦多俊英”来反驳那些认为没有义战的观点,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众多英才愿意为国捐躯的精神。这种豪情壮志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给人以强烈的激励。

而“守似闲闺静女,攻如搏兔奇鹰”的比喻,生动描绘了战斗中的两种状态,表现出战士们在战斗中的灵活和果敢,表现出面对敌人的强大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最后一段描绘了胜利的场景,"旌旆忽从天外至,鼓角还闻地下鸣",气势磅礴,描绘战斗的紧迫感与胜利的喜悦,彰显出国家力量的恢复与团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假道敢欺虞国:指敌人假借外力欺压我国。
  2. 求援耻哭秦庭:向他国求援是一种耻辱,象征着无奈与悲哀。
  3. 谁道春秋无义战:反驳认为历史上没有义战的观点。
  4. 试看中邦多俊英:强调中华民族人才辈出,愿为国捐躯。
  5. 高呼齐请缨:呼唤英雄,聚集力量。
  6. 守似闲闺静女:防守时安静如闺中女子,显示出沉稳。
  7. 攻如搏兔奇鹰:攻击时如奇鹰捕兔,迅猛而果敢。
  8. 旌旆忽从天外至:战旗突然降临,暗示胜利的到来。
  9. 鼓角还闻地下鸣:战斗的号角声响起,气氛紧张激烈。
  10. 须臾收百城:转眼间收复百座城市,表现胜利的迅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守和攻比作“闲闺静女”和“搏兔奇鹰”,形象化地表现不同的战斗状态。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表现力。
  • 夸张:如“须臾收百城”,夸张了战斗的迅速和成就,表现出英雄气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激昂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自豪,歌颂了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和胜利,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斗志和团结,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虞国:象征着被欺负的国家,代表了国家的脆弱。
  • 春秋:历史的借鉴,暗示义战的正义性。
  • 静女:防守状态下的安静与内敛。
  • 奇鹰:攻击时的锐利与果断,象征战士的勇猛。
  • 旌旆:胜利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荣耀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假道敢欺虞国”,这句的意思是: a) 侵略者假借外力来欺压我国家。 b) 我国对外求援。 c) 我国的强大。

  2. 诗中“攻如搏兔奇鹰”主要表现了什么? a) 防守的策略。 b) 攻击的速度与果敢。 c) 战争的残酷。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豪情壮志。 c) 失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 《长征》:贺敬之

诗词对比: 与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相比,汪东的《破阵子》更专注于战斗中的精神与英勇,而毛泽东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出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历史的思考。两者都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但表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朝鲜战争与中国的历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定慧院海棠追和东超呈虞季然陈德夫 赠浮屠有则 减字木兰花 放船和子远韵 山西庄舍赠信上人和彦时兄四首 秋兴八首追和杜老 次韵同舍李支使梦与二首 和秦寿之春晚偶成八绝 梅花十绝追和张文潜韵 梅隐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匸字旁的字 压线年年 离经畔道 椎轮大辂 包含卒的成语 曰字旁的字 水陆之馔 悲歌慷慨 青帝 攴字旁的字 麤蕤 燕雁代飞 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差分放大器 戈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