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6:50
草堂夜集
作者: 高启 〔明代〕
山家具鸡黍,夜与故人期。
暂喜逢欢会,都忘在乱离。
火寒移坐密,烛尽得诗迟。
莫听高城角,明朝别又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他们在山中小屋享用饭食,约定在此相会。虽然暂时相聚带来欢乐,却也忘却了外界的纷扰和离别。随着火焰逐渐减弱,烛光也快要熄灭,写诗的时间因此变得匆忙。诗人提醒自己,不要去听高城角的钟声,因为明天将会再次分离,心中难免悲伤。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高城角”暗示着古代城郭的环境,常被用来表达人生的离别与孤独感。
作者介绍:高启,字孟容,号阮亭,明代诗人,早逝于三十岁,才华横溢,工于诗文,尤其以诗歌见长。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优美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高启与友人相聚的夜晚,时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诗人通过与友人相聚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乱世的无奈与感慨。
《草堂夜集》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又略显惆怅的夜晚聚会场景。诗人在山中小屋,享用鸡黍,欢聚一堂,然而在欢声笑语中,却也充满了对明日别离的忧虑。诗的前两句以“山家具鸡黍,夜与故人期”开篇,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久别重逢的喜悦。接下来的“暂喜逢欢会,都忘在乱离”更是将这种喜悦与外界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友情的珍贵与生活的无常。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火寒移坐密,烛尽得诗迟”进一步营造出一种临近结束的紧迫感,火的减弱和烛光的熄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着聚会即将结束,友人之间的欢聚时光无法久留。而最后一句“莫听高城角,明朝别又悲”则是对未来离别的展望,表达了一种无法回避的悲哀。整首诗在欢聚与离别之间反复穿梭,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无奈,既有生活的美好,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离别的忧虑。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食物是什么?
A. 米饭
B. 鸡黍
C. 鱼
D. 蔬菜
诗人提醒自己不要听什么声音?
A. 鸟鸣
B. 风声
C. 钟声
D. 水声
诗人在聚会上感到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与满足
B. 忧伤与焦虑
C. 恐惧与无助
D. 平淡与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高启的《草堂夜集》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高启更侧重于友谊的温暖与离别的感伤,而杜甫则着重于对亲人的思念与忧虑,展现了不同的人生境遇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