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峄山碑》

时间: 2025-05-01 13:20:48

诗句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

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20:48

原文展示: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
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六国的和平使得四海的人民安居乐业,而你作为当代的杰出人才,才华横溢。然而,谁能想到这块刻有颂德的山石,竟然在提醒人们要戒慎恐惧,防止后车之覆。

注释:

  • 六国:指战国时期的六个国家,象征曾经的强盛与和平。
  • 平来:指历史上和平的局面。
  • 相君:称呼君主或贤才,表示对人的尊敬。
  • 擅才华:拥有出众的才华。
  • 颂德:表扬品德,赞美道德。
  • 山头石:指刻有碑文的石头,象征历史的见证。
  • 戒后车:警惕后来的失误,源自历史教训。

典故解析:

“戒后车”出自古代的历史教训,提醒人们要吸取经验教训,防止重蹈覆辙。中国古代常用此语表达对历史教训的警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读峄山碑》创作于张继游历峄山时,因看到碑文而引发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正值唐代盛世,诗人感受到社会的繁荣与历史的教训,试图通过诗歌来警醒后人。

诗歌鉴赏:

《读峄山碑》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张继通过对碑文的解读,抒发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提及“六国平来四海家”,展现了一个安定繁荣的社会景象,体现出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赞美。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历史的辉煌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诗人对当代杰出人才的赞扬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诗的后两句却转向反思,提到“谁知颂德山头石”,暗示即使在辉煌背后,人们也应当铭记历史的教训,时刻保持警惕。“戒后车”这一警句,既是对历史教训的回顾,也是对当代人行为的警示。诗人在此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忧虑,体现出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张继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情感,使得作品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思考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国平来四海家:历史上六个国家的统一带来了四海的安宁,说明国家强盛时民众的幸福生活。
  2. 相君当代擅才华:称赞当代的君主或人才出众,表明对当代人的期望。
  3. 谁知颂德山头石:山上的碑石铭刻着赞美品德的文字,让人反思。
  4. 却与他人戒后车:警惕后人,提醒不要重蹈覆辙,避免历史的错误。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层次感。
  • 比喻:将山头石比作历史的见证,体现了历史的深远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强调在享受安定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历史的教训,保持警惕,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国:象征历史的辉煌与统一。
  • 山头石:象征历史的见证与教训。
  • 相君:象征当代的杰出人才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六国平来四海家”中的“六国”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家? A. 三国
    B. 战国
    C. 五代

  2. “戒后车”出自于哪个文化背景? A. 现代文学
    B. 古代历史教训
    C. 诗歌创作

  3. 诗中提到的“颂德”是什么意思? A. 赞美道德
    B. 谴责恶行
    C. 追求财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滕王阁序》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张继《读峄山碑》与王勃《滕王阁序》
    • 两者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但王勃的抒情更为豪放,而张继则更为深沉内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蓦山溪 五月暮雨街边孤梅 蓦山溪 宿栖云精舍 蓦山溪 蓦山溪(春情) 蓦山溪(寿熊尚友) 蓦山溪 蓦山溪(春半) 蓦山溪 中秋后三日,夜风大作,林声如怒涛 蓦山溪 和子文韵 蓦山溪 花朝集磐溪石氏,因以百花重朝磐溪春游八字分韵,予拈得此解,次芦川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消磁 旡字旁的字 乌垒 甘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叶气 再实之木,其根必伤 铸范 轻举远游 河润泽及 玄字旁的字 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视有如无 建之底的字 包含浩的词语有哪些 公教 恶醉强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