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酬元亨上人》

时间: 2025-05-04 12:17:17

诗句

一衲净居云梦合,秋来诗思祝融高。

何因知我津涯阔,远寄东溟六巨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7:17

原文展示:

一衲净居云梦合,秋来诗思祝融高。何因知我津涯阔,远寄东溟六巨鳌。

白话文翻译:

一位僧人安静地生活在云梦山中,秋天来临时,我的诗思像祝融一样高涨。你为何知道我在渡口的生活如此宽阔,远远地寄送给东海的六只巨鳌呢?

注释:

  • 一衲:指一名僧人,"衲"是僧人所穿的衣服。
  • 净居:指清净的居住环境。
  • 云梦:云梦山,古代著名的山水名胜。
  • 祝融:火神,象征热情和激情。
  • 津涯:渡口的边缘,指水边。
  • 东溟:指东海。
  • 六巨鳌:传说中的六只巨大的海龟,象征伟大的力量和保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陈陶在秋季时,借助与元亨上人的交流,表达自己在宁静生活中的感悟与诗意,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与元亨上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开头的“一衲净居云梦合”描绘出一种清净的生活状态,仿佛让人感受到一份宁静与和谐。接着“秋来诗思祝融高”,通过秋天的到来,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火焰般的热情让诗思飞扬。此处“祝融”不仅是火神的代名词,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情与灵感的迸发。最后两句“何因知我津涯阔,远寄东溟六巨鳌”,则是一种自我反思与哲学思考,诗人似乎在问元亨上人,如何能理解自己在这片辽阔天地中的存在和追求,寄托着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艺术性,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衲净居云梦合:诗人描绘了一个僧人的形象,暗示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清净。
  2. 秋来诗思祝融高:秋天的到来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诗思犹如火焰般高涨。
  3. 何因知我津涯阔:疑问句,表达诗人对自身境况的思考,似乎在探寻他人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4. 远寄东溟六巨鳌: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海洋与传说中的巨鳌,暗示着一种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思比作“祝融”,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创作热情的渴望,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梦:象征宁静与和谐。
  • 祝融:象征创作的激情与灵感。
  • 东溟:象征广阔的天地与未来的可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祝融”指的是哪个方面的象征? A. 水神
    B. 火神
    C. 土神
    D. 风神

  2. “一衲净居”中的“衲”指的是什么? A. 僧衣
    B. 献祭
    C. 书法
    D. 乐器

  3. 诗人为何提到“六巨鳌”? A. 表达对海的向往
    B. 象征强大的力量
    C. 反映历史故事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杜甫的《春望》,两者在对自然的描绘上各有千秋,但陈陶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杂体诗三十首 其三十 休上人怨别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九 鲍参军昭戎行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八 谢光禄庄郊游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七 袁太尉淑从驾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六 王徵君微养疾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五 谢法曹惠连赠别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四 颜特进延之侍宴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三 谢临川灵运游山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二 陶徵君潜田居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一 谢仆射混游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细批薄抹 克字旁的字 蓬弧 两次三番 包含略的词语有哪些 臼字旁的字 毒赋剩敛 秋信 倒栽葱 弓字旁的字 行望 群英荟萃 近耗 包含髫的词语有哪些 大旱云霓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革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