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5:14
陈陶 〔唐代〕《句》
蝉声将月短,草色与秋长。
比屋歌黄竹,何人撼白榆。
以上见张为主客图好看如镜夜,
莫笑似弓时。新月,见吟窗杂录江湖水清浅,不足掉鲸尾。
饮水狼子瘦,思日鹧鸪寒。
一鼎雄雌金液火,十年寒暑鹿麑裘。
寄语东流任斑鬓,向隅终守铁梭飞。
上见北梦琐言乾坤见了文章懒,
龙虎成来印绶疏。
近来世上无徐庶,谁向桑麻识卧龙。
见钓矶立谈。
蝉鸣声声,仿佛使得夜晚变短,草色依旧葱绿,伴随着秋天的漫长。
屋外传来黄竹的歌声,谁又能动摇那棵白榆树呢?
在那美丽的夜晚,宛如镜子般的景象,
别嘲笑我像弓一样的姿态。新月下,吟唱的时候窗外的江湖水清澈,
连鲸鱼的尾巴都不够显眼。
喝水的狼子显得瘦弱,仿佛在思念那寒冷的鹧鸪。
一鼎金液火旺,十年的寒暑换来鹿皮的裘衣。
寄语东流,任凭鬓发斑白,
在角落里终守着铁梭飞。
向北看梦,琐碎的言语在乾坤间流转,
文章懒散,龙虎印绶成疏。
近来世上没有徐庶,谁能在桑麻之间识别卧龙?
在钓矶上我独自谈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陈陶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映。
此诗运用了自然景象与生活感悟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夏秋交替之际的思绪。开头的“蝉声将月短,草色与秋长”通过对比,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充满了哲理。接下来的“比屋歌黄竹,何人撼白榆”则引入人声与自然的交融,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中多次提到的“新月”、“江湖水”等意象,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
诗人在末尾提到的“近来世上无徐庶,谁向桑麻识卧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当代人才的渴望与失落。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哲思与感伤之间徘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当代社会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对才华横溢之人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蝉声”象征什么?
“饮水狼子瘦”中“狼子”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卧龙”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