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7:24
山行
作者: 王安石
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
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
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
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这首诗描绘了山行中的景色,前半部分写出清澈的山水和苍翠的树林,后半部分则表现了山中的美丽和宁静。山的轮廓清晰,耳边传来古老的吟唱。傍晚时分,山岭已显现出迷人的色彩,寒冷的泉水依旧发出悦耳的声音。谁能理解这份真切的情感呢?即使是倦鸟也在幽静中寻找栖息之所。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榭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提倡经济改革和文化发展,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他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观。
王安石在仕途上经历了风雨,诗作《山行》反映了他在山水之间的宁静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山行的场景让他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山行》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诗,王安石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自然的山林之中。诗的开头描绘了山水的清澈和幽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景象。接着,诗人通过对山的描写,体现了山的壮丽与和谐。他用“平头均楚制”形容山的轮廓,给人一种稳重和优雅的感觉,似乎在暗示一种理想的境界。
随着诗的深入,王安石将视角从宏观的山景转向微观的细节,用“寒泉仍好音”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赞美,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最后,诗人以“谁同此真意”结尾,提出了对理解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思考,既有对美的追求,又带有一丝孤独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寒泉”象征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清凉的宁静
C. 喧闹的城市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提到“谁同此真意”,表达了对____的思考。 答案:理解自然与内心情感。
判断题: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答案:正确。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王安石的《山行》更注重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前者更偏向于写实的山水描绘,而后者则通过对自然的感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