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3:26
霜落小园瑶草短,
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
懊恨年年秋不管,
朦胧如梦空肠断。
独立荒池斜日岸,
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
忽忆当年歌舞伴,
晚来双脸啼痕满。
霜降之后,小花园里的瑶草已经很短,
瘦瘦的树叶随风摇曳,令人惆怅芳菲时光已逝。
每年秋天都让我感到无奈,
模糊的记忆如梦般令人心痛。
我独自站在荒凉的池畔,斜阳照在岸边,
墙外的远山,隐隐约约与天河相连。
忽然想起往年与歌舞相伴的日子,
傍晚时分,双脸上满是泪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冯延巳是唐代著名的词人,生于公元903年,卒于公元960年。他的词风清丽婉转,情感细腻,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冯延巳在词作中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鹊踏枝》创作于冯延巳的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在社会动荡、个人生活遭遇困境的背景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内心的惆怅和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鹊踏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惆怅和对往昔的怀念。诗的开头以“霜落小园瑶草短”引入,描绘了一个小园的寒冷与萧索,瑶草的短促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则进一步突出内心的失落与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诗中对年年秋天的懊恨,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无情的感慨,仿佛每年秋天的到来,都在提醒他青春的逝去和生命的无奈。形象的“朦胧如梦空肠断”则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模糊的梦境与痛苦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心生共鸣。
“独立荒池斜日岸,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斜阳与远山的结合,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的“忽忆当年歌舞伴,晚来双脸啼痕满”则是情感的高潮,往日的欢乐与现状的悲伤形成强烈对比,双脸的泪痕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推向极致。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冯延巳深厚的艺术造诣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孤独与无奈的深刻体验,呈现出一种浓厚的抒情氛围。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瑶草”象征什么?
A. 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B. 枯萎与凋零
C. 生命的脆弱
D. 以上都是
诗中“忽忆当年歌舞伴”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对现实的满足
B. 对青春的怀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自然的热爱
“晚来双脸啼痕满”中“啼痕”指的是什么?
A. 欢笑的痕迹
B. 悲伤的眼泪
C. 时间的流逝
D. 对自然的感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