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鹊踏枝》

时间: 2025-05-07 06:53:26

诗句

霜落小园瑶草短,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

懊恨年年秋不管,朦胧如梦空肠断。

独立荒池斜日岸,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

忽忆当年歌舞伴,晚来双脸啼痕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3:26

原文展示:

霜落小园瑶草短,
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
懊恨年年秋不管,
朦胧如梦空肠断。
独立荒池斜日岸,
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
忽忆当年歌舞伴,
晚来双脸啼痕满。

白话文翻译:

霜降之后,小花园里的瑶草已经很短,
瘦瘦的树叶随风摇曳,令人惆怅芳菲时光已逝。
每年秋天都让我感到无奈,
模糊的记忆如梦般令人心痛。
我独自站在荒凉的池畔,斜阳照在岸边,
墙外的远山,隐隐约约与天河相连。
忽然想起往年与歌舞相伴的日子,
傍晚时分,双脸上满是泪痕。

注释:

字词注释:

  • 瑶草:指美丽的草,形容花草的珍贵。
  • 惆怅:形容忧伤、失落的心情。
  • 懊恨:懊悔与恨怨的情感。
  •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 肠断:形容内心极度悲伤,仿佛肠子都断了。

典故解析:

  • “歌舞伴”:表现出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对青春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是唐代著名的词人,生于公元903年,卒于公元960年。他的词风清丽婉转,情感细腻,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冯延巳在词作中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鹊踏枝》创作于冯延巳的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在社会动荡、个人生活遭遇困境的背景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内心的惆怅和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鹊踏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惆怅和对往昔的怀念。诗的开头以“霜落小园瑶草短”引入,描绘了一个小园的寒冷与萧索,瑶草的短促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则进一步突出内心的失落与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诗中对年年秋天的懊恨,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无情的感慨,仿佛每年秋天的到来,都在提醒他青春的逝去和生命的无奈。形象的“朦胧如梦空肠断”则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模糊的梦境与痛苦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心生共鸣。

“独立荒池斜日岸,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斜阳与远山的结合,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的“忽忆当年歌舞伴,晚来双脸啼痕满”则是情感的高潮,往日的欢乐与现状的悲伤形成强烈对比,双脸的泪痕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推向极致。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冯延巳深厚的艺术造诣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落小园瑶草短:描写小园中的瑶草因霜的降临而枯萎,暗示时光的流逝。
  2. 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瘦弱的叶子随风摇曳,表达对美好时光已逝的惆怅。
  3. 懊恨年年秋不管:每年秋天的到来都让人感到无奈和懊恨。
  4. 朦胧如梦空肠断:模糊的记忆如同梦境,令人心痛不已。
  5. 独立荒池斜日岸:孤独地站在荒凉的池边,夕阳斜照,显得更加凄凉。
  6. 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远处的山与天河相连,描绘出一幅幽远的景象。
  7. 忽忆当年歌舞伴:突然想起曾经欢快的歌舞时光,形成强烈的对比。
  8. 晚来双脸啼痕满:傍晚时分,脸上满是泪痕,表达了内心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比作一个无情的角色,强调其对生命的影响。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情感,使得景与情更为融合。
  • 对仗:如“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孤独与无奈的深刻体验,呈现出一种浓厚的抒情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寒冷与凋零,预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无情。
  2. 瑶草:代表美好与珍贵的事物,体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
  3. :象征着成熟与衰退,是生命轮回中的一个阶段。
  4. 斜日:暗示着日暮时分,象征着生命的晚期和对过去的回忆。
  5. 泪痕:象征着悲伤与怀念,彰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瑶草”象征什么?
    A. 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B. 枯萎与凋零
    C. 生命的脆弱
    D. 以上都是

  2. 诗中“忽忆当年歌舞伴”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对现实的满足
    B. 对青春的怀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自然的热爱

  3. “晚来双脸啼痕满”中“啼痕”指的是什么?
    A. 欢笑的痕迹
    B. 悲伤的眼泪
    C. 时间的流逝
    D. 对自然的感悟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风格更为细腻柔美。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情感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词源》
  3. 《唐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桃花双鹊图 少年游(戏友人与女客对棋) 乌夜啼·石榴 蝶恋花·送春 曹仁宪谨荣寿七言截句 其四 曹仁宪谨荣寿七言截句 其三 曹仁宪谨荣寿七言截句 其二 曹仁宪谨荣寿七言截句 其一 题复吟社倡和诗卷次韵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握发吐餐 娱肠 韬略 半子之靠 秘远 寸字旁的字 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立部伎 引虎拒狼 危如累卵 包含恭的成语 幾字旁的字 油干灯尽 治气养生 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绿开头的成语 目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