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5:12
冯延巳的《应天长》
一弯初月临鸾镜。
云鬓凤钗慵不整。
珠帘静。重楼迥。
惆怅落花风不定。
绿烟低柳径。
何处辘轳金井。
昨夜更阑酒醒。
春愁胜却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夜晚的场景,月亮清冷地照在镜子上,鬓发和凤钗显得懒散无力,珠帘静静垂下,楼阁也显得遥远而孤寂。诗人感到惆怅,因为落花在风中飘零,无法把握。柳树的烟雾轻轻笼罩着小径,令他不禁思念那金井边的辘轳。昨夜喝酒到深夜,醒来后却感到心中愁苦,春天的愁绪胜过了病痛。
冯延巳 (903-960),字延巳,号翰林,唐代末期及五代时期的词人和诗人。他出身于士族,才华横溢,尤其以词作闻名。冯延巳的作品多描写爱情、离愁,风格细腻、婉约。
《应天长》作于冯延巳的晚年,正值五代时期,社会动乱,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交织在一起,这种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来。
《应天长》以其婉约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著称,诗中描绘了初春的夜晚,月光洒在镜子上,勾勒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女子发型、珠帘和楼阁的描写,展现出一种美丽而又忧伤的意象。特别是“惆怅落花风不定”,不仅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隐喻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流露出浓厚的春愁之情,尤其是“春愁胜却病”,可见诗人在春天的生机中却感到更深的孤独和忧伤。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令人深思。最后一句“昨夜更阑酒醒”,不仅抒发了诗人对昨夜醉酒的回忆,也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失落。
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无奈,透过春天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孤独,反映了个体在变化无常的时间面前的脆弱与无力。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愁苦 c) 愤怒
“昨夜更阑酒醒”中的“更阑”指的是: a) 早晨 b) 夜深 c) 黄昏
诗中提到的“绿烟低柳径”描绘的是: a) 荒凉的景象 b) 春天的柔和与静谧 c) 夏天的炎热
冯延巳的《应天长》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叹与对美好爱情的怀念。冯的作品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与孤独的交织,李的则更为细腻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