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4:52
诗词名称: 次韵子瞻送千乘千能
作者: 苏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少年食糠核,吐去愿一官。
躬耕遇敛获,不知以为欢。
谓言一飞翔,要胜终屈蟠。
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
多忧变华发,照影惭双鸾。
恩従万里归,独喜大节完。
日食太仓米,箧中有余纨。
奇穷不当尔,自信处此难。
长女闻孀居,将食泪滴盘。
老妻饱忧患,悲吒摧心肝。
西飞问黄鹄,谁当救饥寒。
二子怜我老,辇致心一宽。
别久得会合,喜极成辛酸。
忽闻倚门望,有书惊岁阑。
深情见缓急,欲报非琅玕。
劝尔勤孝友,慎毋慕衣冠。
渊渟自成井,放泻当生澜。
岂有白雪驹,举足无和銮。
年轻时吃糠和核,吐掉后希望能得到一个官职。
亲自耕作虽然有收获,却不知道该以何为欢。
说要一飞冲天,却要胜过那些屈居尘世的命运。
朝廷未曾顾及我,江海失去了安身之处。
多忧虑使我白发渐生,照镜子时感到惭愧如双鸾。
恩情从万里之外归来,独自喜悦于大节的完美。
日常吃的都是太仓米,箱子里却有多余的丝绸。
奇怪的是,贫穷不应该如此,我自信在此却难以自处。
长女听说父亲丧妻,泪水滴落在饭盘上。
老妻满心忧虑,悲哀使我心肝俱裂。
西飞向黄鹄提问,谁能来救我于饥寒?
两个儿子怜我年老,辇车送我心情一宽。
分别已久终于相聚,喜极而悲成辛酸。
忽然听到倚门望,有书信惊动岁末的时光。
深情见于缓急之间,想报恩却非琅玕般珍贵。
劝你要勤于孝友,切勿贪图衣衫和地位。
深渊自然形成井,放松自会生出波澜。
岂能有白雪般的骏马,举足之间与和鸣无缘。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涧庐,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文,参与政治,关心民生,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辙的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家庭的深情。诗中充满了对生活苦难的思考和对亲情的珍惜,反映了他在官场与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苏辙的《次韵子瞻送千乘千能》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家庭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自己年轻时的艰辛生活的回忆,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奈。开头以“食糠核”描绘了贫困的生活状态,接着通过“躬耕”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生活的压力和对社会责任的感知使得诗人无奈地感叹“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显示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力感。
诗中“多忧变华发”一句,深刻揭示了忧虑带来的衰老,表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切关怀,尤其是对于妻子和女儿的忧虑。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示了对子女的责任感与期待,强调了亲情的珍贵。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哲思,劝导后人要重视孝道而非功名利禄,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运用多个意象如“黄鹄”、“白雪驹”等,既有对人生命运的感怀,也有对未来的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强调了人应当重视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追求,而非外在的荣华富贵。
诗中“少年食糠核”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华发”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