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03:34:22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
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
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
开口取将相,小心事友生。
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
历职匪父任,嫉邪常力争。
汉仪尚整肃,胡骑忽纵横。
飞传自河陇,逢人问公卿。
不知万乘出,雪涕风悲鸣。
受词剑阁道,谒帝萧关城。
寂寞云台仗,飘飖沙塞旌。
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
壮士血相视,忠臣气不平。
密论贞观体,挥发岐阳征。
感激动四极,联翩收二京。
西郊牛酒再,原庙丹青明。
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
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
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
群乌自朝夕,白马休横行。
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记室得何逊,韬钤延子荆。
四郊失壁垒,虚馆开逢迎。
堂上指图画,军中吹玉笙。
岂无成都酒,忧国只细倾。
时观锦水钓,问俗终相并。
意待犬戎灭,人藏红粟盈。
以兹报主愿,庶或裨世程。
炯炯一心在,沉沉二竖婴。
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
飞旐出江汉,孤舟轻荆衡。
虚无马融笛,怅望龙骧茔。
空馀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34:22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
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
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
开口取将相,小心事友生。
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
历职匪父任,嫉邪常力争。
汉仪尚整肃,胡骑忽纵横。
飞传自河陇,逢人问公卿。
不知万乘出,雪涕风悲鸣。
受词剑阁道,谒帝萧关城。
寂寞云台仗,飘飖沙塞旌。
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
壮士血相视,忠臣气不平。
密论贞观体,挥发岐阳征。
感激动四极,联翩收二京。
西郊牛酒再,原庙丹青明。
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
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
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
群乌自朝夕,白马休横行。
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记室得何逊,韬钤延子荆。
四郊失壁垒,虚馆开逢迎。
堂上指图画,军中吹玉笙。
岂无成都酒,忧国只细倾。
时观锦水钓,问俗终相并。
意待犬戎灭,人藏红粟盈。
以兹报主愿,庶或裨世程。
炯炯一心在,沉沉二竖婴。
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
飞旐出江汉,孤舟轻荆衡。
虚无马融笛,怅望龙骧茔。
空馀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这首诗是杜甫为郑公而作,表达了对郑公杰出才能和忠诚品德的赞美。诗中提到郑公的器物如瑚琏和华岳,强调他的高洁与卓越。回忆童年时就已听闻他的名声,赞叹他在后来的成就。诗人写道,郑公在将相之间小心谨慎,关心朋友,且读书时让人震惊。郑公的职务并非因父亲而得,他在官场上嫉恶如仇,努力争取正义。汉朝的仪式依然整齐,但北方的骑兵却频繁侵扰。消息在河陇之间快速传播,人们见面就问公卿的事,而对万乘的出行却无所知,悲鸣在风雪中回荡。郑公的寂寞身影在云台上,沙尘中飘动的旌旗让江山显得更为荒凉。忠臣们互相对视,壮士的鲜血在此交汇,心中气愤不平。诗人感慨,贞观时期的理想体现在岐阳的征战中。诗中提到的牛酒与庙宇,象征了对荣华富贵的渴望,但不久之后又提到荣辱无常的感慨。最后,诗人感慨自己与老友的无奈,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杜甫晚年,他经历了国家动荡与个人的困苦,因而对国家和社会有着沉重的思考。郑公是一位忠臣,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他品德与才能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杜甫的《八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寄托,展现了郑公的高洁品德与卓越才能,同时折射出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整首诗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前半部分着重描写郑公的个人品质和成就,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国家动荡的不安和对忠臣的呼唤。杜甫用“飞传自河陇”将郑公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的意象如“空馀老宾客”与“虚馆开逢迎”则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人事无常的感慨,让人倍感惆怅。整首诗不仅是对郑公的赞美,更是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深刻反映了杜甫在动荡时代中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对郑公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反映了杜甫在动荡时代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刻关注。诗人的情感基调是忧郁而坚定,体现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词测试:
杜甫在诗中用什么比喻郑公的品德?
A. 金银器
B. 瑚琏
C. 华岳
D. 玉器
诗中提到“犬戎”是指什么?
A. 内奸
B. 外敌
C. 忠臣
D. 叛徒
诗中表达了杜甫对什么的忧虑?
A. 个人成就
B. 国家未来
C. 自身荣华
D. 朋友关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