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7:15
庭树乌,尔何不向别处栖?
夜夜夜半当户啼。
家人把烛出洞户,
惊栖失群飞落树。
一飞直欲飞上天,
回回不离旧栖处。
未明重绕主人屋,
欲下空中黑相触。
风飘雨湿亦不移,
君家树头多好枝。
院子里的乌鸦啊,你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栖息呢?
每晚半夜总是在窗前鸣叫。
家里的人点亮蜡烛走出门,
惊动了你,让你失去了同伴,急忙从树上飞走。
你一飞就想飞上天空,
却总是回到旧的栖息地。
天还未亮,你围绕着主人的房子飞翔,
想要在空中寻找一个黑暗的地方落脚。
即使风吹雨打,你也不愿意离开,
因为你家树上有那么多美好的枝条。
王建,字仲明,唐代诗人,生活在公元8世纪。他以描写社会生活和表现个人情感见长,作品多以清新自然、情致细腻著称。
《乌夜啼》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兴盛时期。王建通过描绘夜半乌鸦啼叫的情景,表达了对栖息地的依恋与无奈,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织。
《乌夜啼》通过乌鸦的啼叫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孤独感。乌鸦在夜晚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对栖息地的依恋与无奈。全文以乌鸦的视角,描绘了它在夜半时分的活动,表现出一种对归属感的渴望。即使遭到惊扰,它也不愿离开熟悉的树枝,反复围绕着主人的房子。这样的情感,既体现了乌鸦对栖息地的执着,也反映了人类对家园的眷恋。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和谐共存,表达了对生命归属的思考和对环境的珍视。
庭树乌,尔何不向别处栖?
夜夜夜半当户啼。
家人把烛出洞户,惊栖失群飞落树。
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
未明重绕主人屋,欲下空中黑相触。
风飘雨湿亦不移,君家树头多好枝。
整首诗通过乌鸦的夜间啼叫,表达了对栖息地的依恋与无奈,反映了生命对归属感的渴望。这种情感不仅限于乌鸦,也可以引申到人类对家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
诗中的“庭树乌”指的是哪种动物?
A. 燕子
B. 乌鸦
C. 麻雀
D. 鹅
诗中提到的“家人把烛出洞户”是为了什么?
A. 增加光亮
B. 吓跑乌鸦
C. 增加气氛
D. 召唤朋友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乌鸦的喜爱
B. 对栖息地的依恋与无奈
C. 对黑夜的恐惧
D. 对风雨的描写
王建的《乌夜啼》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王建侧重于生命对栖息地的依恋,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人生的感慨与哲思。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