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1:51
东郊
作者:韦应物 〔唐代〕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全诗翻译:
在官舍中蜷缩了一整年,终于在清晨走出郊外。
杨柳在和风中轻轻摇摆,青山使我的忧虑变得淡薄。
依偎在树丛中随意休憩,沿着山涧又重新回去。
细雨轻轻笼罩着芳草地,春鸠在何处鸣叫呢?
在幽静的环境中,心情时常得以平静,但追随的事迹仍使我焦急。
最终决定在这里建造简陋的小屋,羡慕陶渊明的生活是多么容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峨嵋山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著称,风格回归于道家思想,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东郊》创作于韦应物在官场中的经历,反映了他在官场生活的压抑与对自由隐逸生活的渴望。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东郊》是一首五言古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首联“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开篇即点出诗人长期生活在官舍的压抑状态,然而当他走出郊外,迎接晨曦时,心中顿生清新之感。接下来的描写中,杨柳和清山成为诗人的慰藉,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诗中“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描绘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人享受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而“微雨霭芳原”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春日氛围,增强了诗的意境。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自省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尽管在幽静的环境中感到心灵的安宁,但追随的事迹仍让他感到不安。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决心在此安家,慕陶渊明的简朴生活,这一情愫贯穿全诗,显示出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都与中国古代文人的隐逸理想密切相关,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
诗词测试:
《东郊》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韦应物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春鸠”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春天的到来
C. 冬天的宁静
D. 夏天的炎热
诗中“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A. 焦虑不安
B. 随意休息
C. 勤奋工作
D. 忙于官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参考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韦应物及其作品的背景、风格和主题思想。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