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3:42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类型: 五言古诗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在漫长的日子里我心情忧伤,出行时又觉得无比悠长。
如今女子即将远行,乘着轻舟逆流而上。
你们这些人苦苦无依,思念之情愈加温柔。
从小受到长辈的抚育,如今分别泪流不止。
面对这种情感,我心如刀绞,义气难以再留。
自幼缺乏教导,侍奉婆婆让我心中忧愁。
幸好能够依托于这个家门,任由忧虑无所顾忌。
贫穷和节俭才是真正的追求,财富又何需追逐。
孝顺、尊重妇道,举止言谈都应顺从其道。
今晨的别离,见到你后又将是何年何秋。
在闲暇中开始自我调适,情感在瞬间涌现难以收拾。
归来时看到幼女,泪水如同丝缕般流下。
作者介绍: 韦应物,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创作背景: 《送杨氏女》创作于送别杨氏女的场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出嫁的传统观念及离别时的情感。
《送杨氏女》是一首充满离愁的五言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出嫁时的心情与家人的思念。开篇以“永日方戚戚”引入,直接表达了因离别而产生的忧伤情绪,紧接着“出行复悠悠”则映衬了漫长而又无奈的行程。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将目光转向即将离去的女子,写下对她的牵挂和思念。
在整个诗中,诗人通过对“尔辈苦无恃”的感慨,反映出对女性在家庭社会中地位的深思。对女子的抚念不仅是对她个人的关怀,更是对整个女性命运的同情。诗中“泣不休”四字,传达出一种无尽的离愁,情感深沉而真挚,让人感同身受。
最后,诗人用“零泪缘缨流”作结,既是对幼女的深切思念,也是对未来未知的忧虑,情感层次分明,令人动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不仅反映了对离别的哀伤,也体现了传统家庭观念下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展现了韦应物诗歌的深邃与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女子出嫁的叙述,探讨了离别之苦、对家庭的责任与关怀,以及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与束缚,体现了深厚的亲情与对家人的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永日方戚戚”表达了什么情感?
“轻舟”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自小阙内训”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送杨氏女》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均表现了对离别的深刻思考与感情,但《长恨歌》更多地探讨了爱情的悲剧,而《送杨氏女》则着重于家庭与亲情的离愁。
以上是《送杨氏女》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