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

时间: 2025-05-09 02:53:46

诗句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

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

不道草庐家杰,手袖伊吾长剑,驰志在楼兰。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

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故老正争看。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3:46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
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
不道草庐家杰,手袖伊吾长剑,
驰志在楼兰。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
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
故老正争看。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故乡和战斗的思考。长淮以北,青翠的山峦,仿佛是汉朝时的景象。经过几年相望的壁垒,春天的闲适令人沉醉。草庐中不乏英雄,虽手握长剑,但志向却在遥远的楼兰。秋天的钟鼓声让人感到肃杀,毡子和胆略在寒冷中显得格外珍贵。诗书的才华,如金带和玉鞍,理应出类拔萃。天生的英才,何以轻易屈服于敌人?眼下,京城的索引和东郭的韩卢都在困境中,故乡的长辈们正争相观看。至于琳檄的草拟,还未能完成,而冯铗的琴声也只是空弹而已。

注释

  • 长淮北:指淮河以北的地区,表示遥远的地方。
  • 汉时山:指汉朝时期的山,象征历史的厚重。
  • 高枕度春闲:形容在春天时过着安逸的生活。
  • 草庐:指隐居的地方,代表士人的家。
  • 伊吾长剑:伊吾是古代地名,长剑则代表勇气和决心。
  • 楼兰:古代的一个国家,象征远大的志向。
  • 金横带,玉为鞍:金带和玉鞍象征着士人的身份和地位。
  • 京索成皋:京城的索引,成皋是古代地名,意指困难重重。
  • 琳檄:指文书或命令,琳是美玉,檄是文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南宋诗人,号玉山,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风格清新自然,常用典故和历史背景来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历史背景动荡,士人纷纷投身于抗敌或隐居,诗人借此表达对家国的思考和对志向的追求。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是一首极具历史厚重感与个人情感交融的诗篇。诗人在描写长淮北的景象时,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传达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的渴望。开头的“万里长淮北”,以广阔的视野引人入胜,接着提到青翠的汉时山,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接下来的“几年壁垒相望”则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隐含着对战争的无奈与渴望和平的心情。

诗中并不乏对个人志向的追求,“驰志在楼兰”表达了作者的远大理想,尽管现实残酷,仍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金横带,玉为鞍”的描绘,展示了士人的气节与尊严,表达了对勇敢与智慧的推崇。

全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情感深邃而又真实,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希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描绘长淮北的自然风光,历史的沉淀让人感受到一种厚重感。
  2. 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表达在战乱中,士人渴望安宁的心情。
  3. 不道草庐家杰,手袖伊吾长剑:虽然隐居,但士人仍然心怀壮志,不忘本心。
  4. 驰志在楼兰:志向高远,向往着更大的理想。
  5.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描绘秋天的肃杀,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警觉。
  6. 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士人应具备的才华和尊严。
  7.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强调英才不应轻易屈服于敌人。
  8.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描绘当时士人困境,表达对家国的忧虑。
  9. 故老正争看:对故乡长辈的关注与依恋。
  10.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表现出未能完成的理想与空虚感。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精练而富有韵味。比如“金横带,玉为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国的思考、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情感深邃而真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淮:象征广阔的故乡。
  • 汉时山:历史的厚重感,代表英雄的遗志。
  • 草庐:隐士的生活,象征理想。
  • 长剑:勇气与决心的象征。
  • 楼兰:理想与渴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淮北”是指什么地方?

    • A. 长江
    • B. 淮河以北
    • C. 黄河
  2. “驰志在楼兰”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对家乡的怀念
    • B. 对理想的追求
    • C. 对战争的厌恶
  3. 诗中“金横带,玉为鞍”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对仗
    • C. 比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李曾伯的作品更强调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的理想追求,而苏轼则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深厚文化底蕴。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郯城 冬日过农部伯父园亭感赋 其二 雨后同卢龙孙金廓明羊月生朱嗣殷过饮刘睿生家纪事 赠汪舟次兼怀吴野人 同梅杓司夜泊河桥 赠宋楚鸿 春日游平山堂即事 柬程村文友 清明感旧 家善百自崇川来,小饮冒巢民先生堂中。闻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李园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車字旁的字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凿破浑沌 孤绩 捉奸见床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心旌摇摇 三点水的字 昆味 丨字旁的字 建年 神霄绛阙 七级浮图 鬼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含明隐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