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冬日游虎丘》

时间: 2025-05-07 08:33:07

诗句

故国残冬返,名山暇日游。

攀萝寻旧径,倚树眺新楼。

洞雪寒能积,岩泉净不流。

虎将金界涌,龙抱剑光浮。

客向空门散,僧开慧室留。

已堪招白社,何必访丹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3:07

冬日游虎丘

原文展示:

故国残冬返,名山暇日游。
攀萝寻旧径,倚树眺新楼。
洞雪寒能积,岩泉净不流。
虎将金界涌,龙抱剑光浮。
客向空门散,僧开慧室留。
已堪招白社,何必访丹丘。

白话文翻译:

故国的残冬又回来了,我在名山中度过这闲暇的日子。
攀登着藤萝,寻找那条旧径,倚着树木,眺望新建的楼阁。
洞中的积雪寒冷而厚重,岩石中的泉水清澈而不流动。
老虎将金色的水流涌出,龙抱着剑光在水面上浮动。
客人们向空旷的寺庙散去,僧人开门让智慧的房间留住。
既然已经可以邀请白社的朋友,何必再去访求丹丘呢?

注释:

  • 故国:指作者的故乡,带有思乡之情。
  • 残冬:冬天即将结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攀萝:攀爬藤萝,代表寻找旧时的记忆。
  • 洞雪:洞中的积雪,夏冬交替的景象。
  • 岩泉:山岩间流出的泉水,象征着清澈与纯净。
  • 虎将金界:形象化的描绘,金色的水流如同老虎般猛涌而出。
  • 空门:寺庙的门,象征着超脱与宁静。
  • 白社:指白社的朋友,可能是指文人雅士。
  • 丹丘:道士住的地方,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典故解析:

  • 虎丘:位于苏州,是一座名山,历史悠久,常作为诗人游览的胜地。
  • 丹丘:在道教文化中,丹丘是追求长生的地方,象征着高远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汸(约1570-1620),明代诗人,字仲明,号山人,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冬季节,诗人游历虎丘,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通过描绘冬日景象,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冬日游虎丘》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景色与哲理思考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冬日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故国残冬返”开篇即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带有对过去的怀念。接着,诗人通过“攀萝寻旧径,倚树眺新楼”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记忆与现实之间的徘徊,似乎在寻找曾经的足迹。

后半部分“洞雪寒能积,岩泉净不流”描绘自然的静谧,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诗中的“虎将金界涌,龙抱剑光浮”则以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与美感,仿佛在诠释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最后,诗人以“客向空门散,僧开慧室留”来引申出对人生的哲思: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最终选择的是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启迪。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蕴含了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出皇甫汸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故国残冬返:故乡的冬天又回来了,暗示时光的流逝。
    2. 名山暇日游:在名山中度过闲暇的日子,表现诗人悠闲的心态。
    3. 攀萝寻旧径:攀爬藤萝,寻找旧时的路径,流露出思乡之情。
    4. 倚树眺新楼:依靠树木,眺望新的楼阁,隐含对新旧交替的感慨。
    5. 洞雪寒能积:洞中的雪冷而厚,表现冬日的严寒。
    6. 岩泉净不流:岩石间的泉水清澈却静止,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7. 虎将金界涌:老虎般的金色水流涌出,生动形象。
    8. 龙抱剑光浮:龙的形象与剑光的浮动,暗示力量与美感的结合。
    9. 客向空门散:客人们向空旷的寺庙散去,表示与世无争。
    10. 僧开慧室留:僧人开门欢迎智慧的房间,象征求知与启迪。
    11. 已堪招白社:可以邀请白社的朋友,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12. 何必访丹丘:不必去追求道教的丹丘,表达对现实的满足。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将金界涌”,用“虎”比喻气势磅礴的水流。
    • 拟人:如“龙抱剑光浮”,赋予龙以人性化的动作,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上讲究对仗,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冬日游虎丘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冬日:代表生命的沉寂与思索的时刻。
  • 虎丘: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积淀。
  • 藤萝、树木: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唤起对过去的回忆。
  • 雪、泉:象征宁静与清澈,暗示心灵的洗礼。
  • 空门、慧室:象征着超脱与内心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故国残冬”指的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D. 秋天

  2. “客向空门散,僧开慧室留”中的“空门”指的是? A. 空气的门
    B. 寺庙的门
    C. 大自然的门
    D. 心灵的门

  3.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是哪个地方? A. 虎丘
    B. 白社
    C. 丹丘
    D. 山川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哲理。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注重豪放的情感与壮阔的视野。
  • 杜甫《月夜忆舍弟》: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多地表达对家人思念的情感,与本诗的思乡情感相呼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皇甫汸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寒夜江口泊舟 送沈校书吴中搜书 泊江潭贻马校书 汉阳即事 洛阳东门送别 留别安庆李太守 饯张七琚任宗城即环之季也同产八人俱以才名知 送周十一 送恂上人还吴 闲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绠绁 鸟字旁的字 包含肱的词语有哪些 绞盘 遽委 靑字旁的字 慧心灵性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看人下菜碟儿 日中为市 走之旁的字 托重 山高皇帝远 反文旁的字 包含刚的词语有哪些 失禁 两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