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5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50:26
近见一般人,堂堂似佛祖。
入室求知识,为明生死事。
问汝莫是贼,当时面如土。
语言勿生嗔,只个是生死。
最近见到一些人,他们的气质都像是佛祖一样。
他们走进屋里寻求知识,目的在于明白生死之事。
我问你们是不是小偷,看到你们的脸色就像是土一样苍白。
说话时请不要生气,这只是关乎生死的问题。
诗中提到的“佛祖”,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象征着智慧与觉悟。诗人通过对比,强调即使是普普通通的人,也应当追求真理,理解生死的意义。
作者介绍:释咸静,宋代禅宗僧人,擅长诗歌,作品多涉及哲理与人生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一个寻求智慧与真理的时代,反映了士人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普通人追求知识的期待。
《拟寒山自述 其五》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知识与生死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普通人追求知识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对人类存在的关切与思考。诗人首先以“堂堂似佛祖”来形容人们的气质,暗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人人都可以追求真理,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接着,诗人提到“入室求知识”,这不仅是对个人学习的赞美,也是对知识的尊重与向往。
然而,诗人并未对这一追求全然肯定,而是以“问汝莫是贼”反问,似乎在质疑一些求知者的动机,暗示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人会走上歪路。接着“面如土”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对方因内心不安而显露出的外在表情,这里也可以解读为人们在面对生死问题时的脆弱与无力。
最后,诗人的劝诫“语言勿生嗔”,用一种温和的语气提醒读者,面对生死这样严肃的问题,不应以偏激的情绪来对待。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引发深思,也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温度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知识的追求与生死的思考,提醒人们在面对生命重大问题时应保持理性与包容。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佛祖”象征什么?
A. 权力
B. 智慧
C. 财富
诗人希望人们在面对生死问题时应保持什么态度?
A. 愤怒
B. 理性与包容
C. 无所谓
“面如土”是指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内心惶恐
C. 自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