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0:09
崆峒玉乳
作者: 黄虞龙 〔明代〕
谁将神斧破巑岏,洞府宏开胜事存。
叠乳参差垂溜滴,重云缥缈隔尘喧。
何年药鼎销丹火,几处琪花映洞门。
为有岩岩真气象,遂令芳誉永无谖。
谁用神斧劈开那险峻的山峰,使得洞府宽广而美好的景象得以存在?
叠起的乳石参差不齐,水珠从中滴落;重重的云雾缭绕,隔绝了世俗的喧嚣。
是哪一年药鼎熄灭了丹火,几处琪花映照在洞口?
因为有如此巍峨的自然气象,才使得它的美名永远不被遗忘。
黄虞龙,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
此诗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代,诗人可能受到崆峒山的启发,抒发对自然与道教哲学的思考。
《崆峒玉乳》是一首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崆峒山的描绘,展现出山的高峻与幽美。开篇便以“神斧”劈开“巑岏”的壮丽场景,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鬼斧神工之美。接下来的“叠乳参差”则描绘了山中奇特的石景,表现出自然的多样性与灵动。重重云雾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仿佛在呼唤人们反思生活的喧嚣与纷扰。
诗中提到“药鼎销丹火”,不仅暗示了道教的炼丹文化,也引发了人们对追求长生与超脱的思考。最后一句“芳誉永无谖”,则对崆峒山的美誉给予了确认,突显了自然之美的永恒与不灭。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字词运用得体,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崆峒山的热爱和对道教文化的理解。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歌通过崆峒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反映了诗人追求高远精神境界的渴望。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蕴含了道教文化中追求长生不老、超越尘世的哲学思想,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神斧”象征着什么?
A. 力量
B. 细腻
C. 宁静
“叠乳参差”描绘的是哪一种自然景象?
A. 山水
B. 花朵
C. 乳石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关注于: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爱情与人性
C. 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