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2:23
山口阻风
作者:陈师道 〔宋代〕
夕风朝未回,来云去为雨。
系舟直山口,天意遽如许。
涛风两方斗,丘原莫当怒。
两山为俯仰,一鸟不得度。
临深负高枕,偷生宁得所。
历历数过帆,当涂气如虎。
快意亦适然,淹泊岂吾取。
泝洄更去留,未易相尔汝。
行登东山颠,壮观前未睹。
九泽不满眼,五丈才一缕。
兹山昔谁游,巨野传自古。
菰鱼无凶年,末利犹不御。
荷隩活万人,梨埒视千户。
东方富丝麻,小市藏百贾。
连樯自南北,行谈杂秦楚。
向晚风力微,湖清鱼可数。
空仓鸟乌乐,外舍窗扉语。
身非天下惜,家无十金聚。
欲留盗贼迫,欲去波涛怒。
两者尔何从,一死吾未与。
夕风尚未回旋,早晨的云彩变成了雨。
我把船系在山口,天意为何如此急迫。
波涛与风在两方斗争,丘陵与原野都无法抵挡怒气。
两座山峰如同在俯视,我却连一只鸟都难以飞过。
面对深渊却又高枕而卧,偷生又能得到什么呢?
清晰地数过帆影,沿途的气息如同猛虎。
尽管快意也算自然,沉舟又怎能成为我的选择?
逆流而上更难去留,彼此之间未必容易相处。
登上东山之巅,壮观的景色前所未见。
九泽的湖面不满我眼,五丈的水波仅如一缕。
这座山谁曾游历,巨大的原野流传自古。
菰鱼年年丰收,微薄的利息也不愿接受。
荷塘活跃着成千上万的人,梨园看似千户之众。
东方盛产丝麻,小市藏匿着百家商贾。
船桅连在南北,谈话夹杂着秦楚之音。
夕阳西下,风力微弱,湖面清澈,鱼群可数。
空仓的鸟儿欢快,窗外的屋舍轻声交语。
我并不在乎天下的羡慕,家中也没有十金聚集。
想要留住迫近的盗贼,想要离开怒涛的波动。
两者之间我该如何选择,宁死也不愿与之相附。
陈师道(约1040年-约1100年),字希夷,号古愚,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描摹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感慨与对人生处境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矛盾。
《山口阻风》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致、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陈师道传达了他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与挣扎。诗中开头的“夕风朝未回”便引入了自然的变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舟系于山口,暗示着诗人身处困境,无法前行。接下来的描写,波涛与风的对抗展现了外界的激烈与不安,丘原的愤怒则反映了内心的不平静。
诗中“临深负高枕”一句,诗人自嘲于安逸生活中的无所作为,进一步揭示了对生存意义的困惑。面对“泝洄更去留”的两难选择,诗人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他想要追求的壮观景色与他所处的境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全诗的意象丰富,意境深邃,既有自然的雄伟壮丽,也有内心的隐痛挣扎。诗人在描摹大自然的同时,也在思索人生的意义,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诗人引发了对人类处境的深刻反思,使得这首诗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心灵的独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及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诗人在面对困境时,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中“夕风朝未回”表达了什么意境?
“临深负高枕”的意思是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杜甫的《登高》与陈师道的《山口阻风》在表达主题上都有对山水的赞美,但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而陈师道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