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答泰州曾侍郎》

时间: 2025-04-29 13:33:50

诗句

千里驰诗慰别离,诗来吟咏转悲思。

静中取适庸非计,林下相从会有时。

生理只今那得说,交情从昔见於斯。

含毫欲下还休去,怀抱何由得细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3:50

原文展示:

千里驰诗慰别离,诗来吟咏转悲思。
静中取适庸非计,林下相从会有时。
生理只今那得说,交情从昔见於斯。
含毫欲下还休去,怀抱何由得细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千里之外写诗以慰藉别离的情感,诗歌的吟诵使得思绪愈加悲伤。在静谧中寻求适意,却并非有所计较;在林下相聚的时光终究会有的。如今的生理状态无从细说,往昔的情谊在此刻得以重温。提笔欲写,却又停下,内心的感受又怎能细致地表达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里:形容距离远,表示作者与友人间的距离。
  • 驰诗:快速地写诗,表达情感。
  • 吟咏:吟诵、唱和诗歌。
  • :适意、舒适。
  • 庸非计: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值得计较。
  • 林下:树林之下,暗示自然环境的宁静。
  • 生理:生存状态或身体状况。
  • 交情:朋友之间的情谊。
  • 含毫:提笔写字的意思。
  • 怀抱:内心的感受或情感。

典故解析:

  •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友谊和离别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年-约1100年),字师道,号青莲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特别以七言绝句见长。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往情谊的珍视,反映了宋代士人重视友谊和情感的文化特征。

诗歌鉴赏:

《寄答泰州曾侍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诗人在远离友人的情况下,通过写诗表达自己的思念。开头两句“千里驰诗慰别离,诗来吟咏转悲思”,直接点明了写作的目的和情感,表现出一种因离别而生的忧伤。接下来的“静中取适庸非计”,则显示了作者在安静的环境中反思与友人之间的关系,突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似乎在传达出“友谊”的重要性远超过世俗的追求。

“林下相从会有时”表明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带有一丝希望,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此后的“生理只今那得说,交情从昔见於斯”,更是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融入情感之中,让人感受到尽管身处异地,友谊依然深厚,情谊的回忆仍鲜活在心。

整首诗的最后两句“含毫欲下还休去,怀抱何由得细知”,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表达,情感的复杂与深邃在此刻显得格外突出。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运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里驰诗慰别离:千里之外写诗以安慰离别之情。
  2. 诗来吟咏转悲思:吟诵诗词却使得思绪愈加悲伤。
  3. 静中取适庸非计:在宁静中寻求舒适,非计较世俗。
  4. 林下相从会有时:希望在树林下与友人再相聚。
  5. 生理只今那得说:如今的生理状态已无从细说。
  6. 交情从昔见於斯:昔日的情谊在此时依然可见。
  7. 含毫欲下还休去:提笔欲写却又停下不写。
  8. 怀抱何由得细知:内心的感受又怎能细致地表达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千里驰诗”与“诗来吟咏”形成对照,增强了诗意的节奏感。
  • 比喻:“千里驰诗”隐喻思念的遥远,突显出离别的情感。
  • 反问:“怀抱何由得细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无奈与困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思念的表达,反映了友谊的珍贵和人际关系的深厚,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在面对生活的复杂情感时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里:象征距离与思念,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 :作为表达情感的载体,代表作者的内心世界。
  • 林下:自然环境的象征,体现宁静与思索的氛围。
  • 怀抱:内心感受的象征,代表着情感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千里驰诗”是指什么? A. 诗歌的速度
    B. 思念的距离
    C. 友谊的深厚

  2. 诗中“静中取适庸非计”所表达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淡泊名利
    C. 忧伤离别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在这首诗中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旅途的艰辛与对未来的期待。
  • 《夜泊牛津》:杜甫则在其作品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歌鉴赏》
  • 《陈师道研究》

相关查询

芭蕉三首 雨後清晓梳头,读书怀古堂二首 山村二首 其一 题锺家村石崖二首 题萧端虚和乐堂 蒲萄架 六月喜雨三首 跋天台王仲言乞米诗 路逢故将军李显忠以符离之後私其府库怨而溃 过润陂桥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描写桃花的散文诗_桃花散文诗精选与赏析 不知香臭 炫饰 白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磊落豪横 骨字旁的字 乌烟瘴气 柳陌花丛 14笔汉字大全_14笔画的汉字汇总与详解 拼音xing的汉字全收录_xing的常用字详解 兵多将广 梵的繁体字怎么写_梵字繁体书写详解 包含拊的成语 待价而沽 香炉角 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花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