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2:44
绛阙遥天霁景开,
金明高树晚风回。
长虹下饮海欲竭,
老雁叫云秋更哀。
劫火有时归变灭,
神嵩何计得飞来。
穷途自觉无多泪,
莫傍残阳望吹台。
在绛阙的远处,天空在雨后变得晴朗,
金色的阳光照耀,高大的树木在晚风中摇曳。
长虹像是要饮尽海水,
老雁在云中哀鸣,秋天的景象更显得凄凉。
劫火有时会归于灭亡,
神嵩又怎么能算得上飞来?
在穷途末路时我意识到泪水不多,
不要依傍着残阳去眺望吹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涯,金朝末年著名的诗人、词人及文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常常表现出对故国的眷恋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末年,正值社会动荡、国破家亡的时期。元好问在此背景下,情感复杂,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雨后丹凤门登眺》是一首描绘雨后景色的诗,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雨后清新的天空和高大树木在晚风中的摇曳,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情绪逐渐转向,长虹欲饮海水的壮观景象中隐含着对生命的感慨,老雁的哀鸣更是将秋天的凄凉与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面几句,诗人借劫火与神嵩,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超脱的渴望。最后两句则是对自己处境的清醒认知,表达了即便身处困境,也不应依赖于虚幻的希望,而是要面对现实,展现了诗人清晰的自我认知与坚韧的态度。
整体来看,此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折射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性与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与内心的孤独感,传达出面对困境时的冷静与坚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绛阙”指什么?
A. 乡村的门
B. 皇宫的门
C. 山上的庙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C. 对历史的赞美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诗的孤独感?
A. 金明高树晚风回
B. 老雁叫云秋更哀
C. 穷途自觉无多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