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9:46
重风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唯有,醉来明月,醉后清风。
重重的风已经将红尘隔断,村庄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更加宁静。
我搬迁到这里,窗外远处的山峦显得格外秀丽,房后高大的松树苍翠挺拔。
十年栽种的树木,一年收获的谷物,都是留给孩子们的。
我这位老者,只有在醉酒之时才能与明月相伴,醉后享受清风带来的惬意。
元好问,字仲明,号澹庵,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及散文。其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沉思与对自然的热爱。在外居住的日子,诗人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丰收,表达了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人月圆》以清新的意境和恬淡的情感吸引人心。诗的开头以“重风已隔红尘断”引入,描绘出一种远离世俗纷扰的宁静氛围。接着,诗人以“村落更年丰”展现农村的丰收景象,生机勃勃,令人向往。移居于此,诗人通过窗外的远山与后松的描写,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与热爱。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寄托与期望,表明他将自己辛勤耕耘的成果留给后代,传递一种人生态度:珍惜当下,关心未来。最后两句“老夫唯有,醉来明月,醉后清风”则揭示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在醉酒之际与自然对话,享受那份无拘无束的自在。整首诗气韵悠长,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诗人独特的生活智慧与自然哲学。
整首诗歌体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浮躁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然,珍惜当下,关注未来。
诗中提到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A. 世俗的喧嚣
B. 自然的美丽
C. 乡村的宁静
D. 个人的烦恼
诗人将十年种植的树木留给了谁?
A. 自己
B. 孩子们
C. 村民
D. 朋友
“醉来明月,醉后清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狂热
B. 悲伤
C. 宁静
D. 忧愁
答案: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元好问的《人月圆》更强调对自然生活的依赖与对未来的关怀;李白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情感与哲思的结合。在意象上,二者都运用了月亮,但元好问的月亮更具有乡村的宁静与丰收的意象,而李白的月亮则常与孤独和饮酒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