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0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06:41
河渎神 临津古城隍庙下作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石竹响飕飕,一行断垄荒邱。
无人野渡水争流,土城蔓草含愁。
古庙阴森凉气泻,枫叶映来都赭。
门外寒涛暗打,错疑箫鼓村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地方,石竹在风中发出响声,一行孤零零的垄断在荒废的丘陵上。没有人来渡过这条野溪,水流在争先恐后。土城上杂草丛生,似乎都在诉说着忧愁。古老的庙宇阴暗而阴凉,凉风透过庙宇,枫叶映着秋天的阳光,泛起一片赭色。庙外的寒潮拍打着岸边,让人误以为听到了村庄里传来的笛声和鼓声。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诗人,字梦弼,号白沙,曾任职于朝廷,後因政治原因辞官,过着隐居生活。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临津古城隍庙下,表达了诗人对荒凉景象的感受,突出一种孤寂与思乡之情,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内心挣扎。
这首诗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象,传达了一种孤独和忧愁的情感。开篇的“石竹响飕飕”,给人带来一种自然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繁华已成空。接着,诗人通过“无人野渡水争流”,展示出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仿佛这个地方曾经热闹,却如今人迹罕至,水流也显得无奈而急切。
“土城蔓草含愁”这一句,通过土城与蔓草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荒凉的气氛。土城的存在意味着历史的沉淀,而蔓草的生长则是对这段历史的无情吞噬,愁苦的情感在此交织。
古庙的阴森和凉气的渗透,进一步加强了诗中的恐怖氛围,而“枫叶映来都赭”则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轮回。最后,结尾的寒潮暗打,给人以错觉,仿佛听到了村社的乐声,却又是无情的波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整首诗以景寄情,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沉重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反映了历史的沉淀与人世的变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石竹响飕飕”中的“响”指的是:
A. 声音
B. 颜色
C. 形状
D. 运动
“无人野渡水争流”中表现的情感是:
A. 安宁
B. 忧愁
C. 欢乐
D. 兴奋
“古庙阴森凉气泻”中“阴森”主要指:
A. 阳光明媚
B. 黑暗恐怖
C. 温暖
D. 清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维崧的作品更突出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内心的孤独感,而李白的诗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