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1:13
庵居浑似罢参僧,除却痴憨百不能。
意倦有时凭曲几,兴来随处曳枯藤。
云山直去宁须伴?藓磴高攀不计层。
闻道鼍鸣天欲雨,松门小住看云兴。
我在这庵里生活,仿佛已经不再是个参禅的僧人,除了那些愚笨的事情,我什么也做不了。
有时我累了,就靠在弯曲的桌子上休息,兴致来了就随意在外面散步,牵着那干枯的藤蔓。
云和山那么遥远,难道一定要有人陪伴吗?即使是攀爬那苔藓覆盖的台阶,也不在意有多少层。
听说蟾蜍在叫,天快要下雨了,我在松树门口小住,静静地看着云的变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老夫,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散文家及历史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坎坷,作品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尤以山水田园诗和咏史诗见长。
《题寺壁》创作于诗人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陆游在这座庵中隐居,远离尘嚣,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题寺壁》展现了陆游在晚年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描绘庵居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对外部环境的感悟。前两句以“庵居浑似罢参僧”开篇,直接表明诗人已然不再执着于参禅修行,而是在一种闲适的状态中,表现出对世俗纷扰的放下与淡然。
接下来的句子“意倦有时凭曲几,兴来随处曳枯藤”,展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无所事事与随意,一种随性而为的态度,似乎暗示着他对生活的无奈与释然。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用“云山直去宁须伴”来强调内心的自在,不需要外在的陪伴,表现出一种心灵的独立与洒脱。
最后两句“闻道鼍鸣天欲雨,松门小住看云兴”,将诗的情境推向一种自然的变化,细腻地描绘了诗人静坐于松门前,注视着即将变幻的天际,感受着雨前的宁静与期待。诗人在此处不仅是观察者,更是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心境。
整首诗通过描述庵居的生活与自然的景色,体现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内心的自由。
诗中“庵居”象征什么?
“云山直去宁须伴”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诗人通过“闻道鼍鸣天欲雨”,表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