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5:09
赋程伯禹给事漫吾亭一首
作者: 刘一止 〔宋代〕
道州固伤时,晚岁吾山溪。
彼物何曾争,我自分两畦。
宣州绝代贤,雅志苏群黎。
胸次包峥嵘,不肯去角圭。
何从得漫名,正恐亦偶题。
渺观身世空,万境俱一齐。
浪云出处殊,不悟东自西。
向来功名辙,复入山水蹊。
公今持左符,早晚朝金闺。
生贤出世间,渠能绝攀跻。
要须了此心,泛应忘高低。
昔我盖已漫,今我亦非迷。
道州的伤痛在时光中显露无遗,晚年的我坐在山溪旁。
那些事物何曾相争,我自有我的两块田地。
宣州的贤士绝世无双,志向高雅如苏群与黎明。
胸怀包容如峥嵘山峦,不愿去做那些尖锐的角。
何从能得此“漫”名,恐怕也是偶然题写的。
渺小的我观望身世空虚,周围万物皆如一体。
浮云的出入各有不同,不明白东去的在西方。
往昔的功名之路,重新回到山水的小径。
你如今持着左符,早晚将入朝金闺。
出世的贤人,是否能绝对攀登?
要想了却此心,便应忘却高低之分。
我以前也曾漫游,今我虽不再迷失。
刘一止是宋代的诗人,字梦阮,号一止,出生于道州,后来游历各地,工诗善绘。他的诗歌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该诗写于作者晚年,正值其人生回顾、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之际。作者在漫吾亭的环境中,受到自然的启示,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心境与处世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思考,传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开篇提到“道州固伤时”,即引入个人与历史的对比,揭示出时代的变迁对个体的影响。接下来,通过“两畦”之意,诗人强调了自我选择与内心的平和,表现出一种对外界纷争的淡然态度。
在诗中,作者对贤士的赞美以及对自身心态的自省,彰显了他追求理想的高尚情怀。诗的后半部分则以“何从得漫名”反思名声的偶然性,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价值的探讨。最后两句“要须了此心,泛应忘高低”展现了作者对功名的超然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哲理化的思考。
整首诗词意境深远,既有个人的孤独感,也有对世事的洞察,表达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道州”指的是哪个地名?
A. 湖南道州
B. 山东道州
C. 广东道州
D. 河北道州
诗人对外界纷争的态度是?
A. 参与争斗
B. 置身事外
C. 愤怒不已
D. 追求名利
“胸次包峥嵘”中的“峥嵘”是指什么?
A. 高山
B. 光辉
C. 争斗
D. 无畏